瘋神狂想 作品

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玉堂春瓶

    賞瓶很有名,但是他真要做了才發現,他原來還真沒做過。

    要說收藏圈最熟悉的一種經典瓷瓶,肯定是賞瓶。

    這種器型也是清代最流行,也是雍正一朝最新出現的一種造型。

    其作用主要是作賞賜之用,其器型來源於玉壺春瓶。

    傳世賞瓶形制基本相同,撇口,細長頸,肩部裝飾凸弦紋,圓腹,圈足。

    只是看器型,真的跟玉壺春瓶相差不大,甚至剛開始賞瓶就是玉壺春瓶。

    相傳有一次乾隆皇帝在飲酒時作詩說:一片兩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千萬片,下一句乾隆皇帝不知怎麼說了。

    此時紀曉嵐接出了下一句:飛入蘆花皆不見。

    就是這麼簡單的一具,解了乾隆之難。

    此時乾隆對紀曉嵐說,有賞!

    就這樣,賞給了紀曉嵐一個賞瓶。

    賞瓶,顧名思義就是皇帝賞給有功大臣的獎賞器物。

    這種賞瓶,畫的是纏枝蓮,表示清廉。

    皇上用青花和蓮花的賞瓶賞賜,暗示“為官要清廉”。

    賞瓶形成之後,肯定不能叫玉壺春瓶,所以它本來還有一個名字,叫“玉堂春瓶”。

    過去皇帝傳旨:“賞玉堂春瓶一對。”

    底下太監當著皇帝會把話說全:“傳旨,賞玉堂春瓶一對。”

    可是太監一轉身,就會說:“賞瓶一對。”

    說得簡單了,把中間省去了,所以,漸漸的,後來這瓶就叫“賞瓶”,原來的本名“玉堂春”反而不叫了。

    賞瓶,真正屬於華夏陶瓷藝術的珍品。

    其實想想就能明白,只要是賞瓶,就肯定是出自皇宮大內。

    畢竟賞賜給大臣、貴族的東西,能差的了嗎?

    目前市場上,雍正一朝的賞瓶並不多見,常見的是乾隆時期的賞瓶,由於做工精細而受到藏家的鐘愛。

    清代的賞瓶,細分起來,有好幾種,除了上面說的,青花纏枝蓮賞瓶,再就是描金賞瓶。

    描金賞瓶主要是以祭藍釉金彩皮球花紋賞瓶為主,此種賞瓶興起的時代較晚。

    它是在傳統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