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神狂想 作品

第三百四十二章還有一個意外之喜

    這大蓋罐,其他不說,就說那六十多釐米的高度,就是重器啊!

    更何況,它還是銅胎掐絲琺琅,釉料還使用了寶燒技術,他這是被幸運女神臨幸了?

    這樣的技術,可不是誰都能接觸到的,就算是在古代,會寶燒的匠人也不多。

    寶作瓷歷史悠久,我國古代早有瓷釉配法“非有書傳,亦無定則,五金八石,皆可配入。”之說。

    而且,官窯作坊的匠人很早就發現,將玉石、珍珠、瑪瑙摻入胎、釉中,可以燒製出精美瓷器。

    陶瓷史上,精美之瓷,多與珍寶入瓷有關。

    其中最早用珍寶入瓷的,是被稱為諸窯之冠的“柴窯”,就是五代時期,柴世宗在位之窯。

    清代著名陶瓷學專著《南窯筆記》載:“柴窯,周武德年寶庫,火玻璃、瑪瑙,諸金石燒結一處,因令作釉。其釉色,青如天,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罄。”

    其品之高,歷代古瓷莫過於此。

    以至於後世將其碎片亦等諸珍寶,視若拱璧。

    又,南宋周輝《清波雜誌》雲:“汝窯宮中禁燒,內有瑪瑙為油(釉),惟供御揀退方許出賣,近尤難得。”

    汝瓷的特殊光澤,即源於此。

    明清以降,“寶燒”之法,流傳下來。

    “明宣德窯制祭紅器,紅魚靶,以西洋紅寶石為末研入釉料,色鮮豔,有寶光。”

    所以說,學會了寶燒技術,才真正有可能,涉及到柴窯、汝窯、明清各種高精尖瓷器的仿製工藝。

    而且,寶作瓷還屬於窯變工藝,這就又涉及到了另外一種頂級瓷器的製作。

    窯變,從來就是稀少的代名詞,所以只要是具有寶燒工藝的瓷器,都是很珍貴,很稀少的!

    因採用昂貴的珍寶為原料,窯變工藝成品率低、再加上工藝複雜,而且又是古代官窯的保密配方,所以難得一見。

    這樣的精品每出現一件,都是瓷中的極品,這樣的手藝也被稱為國瓷工藝。

    稍微梳理了一下獲得的信息,陳文哲心中就充滿了驚喜。

    通過這隻銅胎掐絲

    琺琅雲龍紋大蓋罐的回溯,陳文哲看到了太多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