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神狂想 作品

第八十五章唐代金庫

    木質的就是“梃”,竹子的就是“筳”,金屬的就是“鋌”。

    聽到這個名字,其實就能想到它的形狀。

    唐朝的銀鋌,除了長條的笏形以外,還有一種就是眼前這種類似於船型的,束腰,然後兩頭翹起。

    當時的銀鋌,通常是能夠作為標準計數單位的,一鋌的重量為五十兩。

    所以,陳文哲手中的一鋌,就是五十兩銀子。

    之所以採用這樣的造型,一方面能夠充分展示白銀的延展性,一方面也能防止鑄造時,摻入其他金屬。

    白銀作為高價值的金屬,很容易被居心不良的人盯上,為了防止造假,就需要讓銀兩本身,全方位的讓別人看到,於是就出現了船的形狀。

    這種形狀的底部比較平坦,而且很薄,方便人們快速做出判斷。

    白銀的屬性與眾不同,純白的顏色就是它最大的標誌,而一旦混入別的雜質,例如銅、鉛之類的賤金屬,也能輕鬆判斷出來。

    例如在純銀中加入2%的銅以後,銀兩的顏色就會明顯變灰。

    所以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看到的銀兩兩邊,很容易看到翹得非常誇張的兩翼,這其實都是防偽的標誌。

    “有了銀鋌,就肯定有金鋌,哈哈,這個居然不是金鋌,而是金磚!”

    “這應該稱為金條吧?”

    不知道什麼時候,陳青林來到了陳文哲的身邊。

    後面還有陳青川,兩個人一左一右,站在他的身後。

    “就是金磚,人家當時還叫金庫呢!”

    陳文哲笑著翻動了一下,看著不多,但是這東西的重量很足!

    隨手拿起來了一塊,比他先前弄到的大黃魚可重多了。

    純度應該達到了百分之九十八,達不到三個九、四個九的,這一點陳文哲十分確定。

    摸金技能在這一方面,就是這麼厲害。

    他記得現在造假的唐朝金庫小金磚,一塊是五十克的,也就是一兩重。

    唐宋時期都是一斤十六兩,也就是說,這麼一塊金磚,足足有

    八百克重。

    不算它們的歷史價值,單純的賣黃金,這麼一塊也能賣差不多三十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