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道不孤 作品

第391章 沈家的前鋒

四個人平分,每個人也能分兩千五百塊靈石。

“這隻有一塊上品靈石,這分不了啊。”張虎為難的說道。

“是啊,那該怎麼分呢?”

侯東昇的身上還有一百八十多萬靈石,雖然其中絕大多數都是上品和中品靈石,但是拿出下品靈石給這幾個人分了一點問題也沒有,不過他還是想考考這三人。

畢竟一桃殺兩士。

面對讓人眼紅的財物,如何保證公平?支</span>

此三人如何作為,也可為侯東昇提供借鑑。

趙玉略為思索片刻後說道:“我有一個提議。”

“趙道友,但說無妨。“張虎連忙道。

趙玉道:“這樣,我先把這些物品的總價算出來,然後大家撿需要的挑,挑完之後剩下的,去一趟方式兌換成下品靈石,再做第二次分配,你們意下如何?“

“這樣最好!“張龍連連點頭。

“就按照趙道友說得辦!“侯東昇也說道。

“那好,現在我開始計算總價,一塊上品靈石價值一萬靈石,三顆玉衡單價值三百靈石,一把中品飛劍價值一千二百靈石,符籙計價六十靈石,儲物袋二十靈石,最後還剩三十靈石總計一萬一千三百一十塊靈石,我們四人平分每人分得……”趙雲扳著手指頭算了,半天都沒算出來。支</span>

這數學功底……

“咳……不如這樣,拿出一百一十塊靈石一會兒大家去搓一頓,剩下的評分每人兩千八百靈石。”侯東昇提議道。

張龍也贊同道:“我看行。“

趙玉點頭道:“那就這樣定了。“

“接下來就是挑選自己所需,然後將其扣除。”

“我去這把飛劍,再加一顆玉衡丹。”

“那我只要玉衡丹。”支</span>

張龍,張虎兩兄弟一陣挑選幾乎把李文武儲物袋裡的東西挑了個一乾二淨,就只剩下一個儲物袋。

“你為何不挑?玉衡丹可是好東西。”侯東昇問道。

趙玉說道:“我是四靈根吃了那玉衡丹也沒什麼用,不如把靈石留給我哥,我哥還差兩千多靈石買築基丹。“

“敢問令兄是?”

“我兄趙天罡乃是神劍門弟子。”趙玉說道。

“不錯!有情有義,令人敬佩。”侯東昇點點頭說道。

“這樣吧……你們也不用去坊市了,我手中就有靈石。”侯東昇一揮手取出了三份靈石。支</span>

趙玉獲得了整整兩千八百塊靈石,張虎等人要少一些,畢竟他們拿了李文武的東西,需得抵扣出來。

“那一百一十靈石,就當我的手續費。”侯東昇一抬手將上品靈石取走,然後轉頭對眾人說道:“青山不改,綠水長流,將來若有機會再見。“

“前輩!且慢!“趙玉連忙叫住侯東昇。

“何事?”

“晚輩修煉時日雖然不長,但也看出前輩修為不淺,想必那赤魔叟乃是前輩暗中出手,這靈石我們豈敢和前輩分?”趙玉說道。

張龍,張虎也回過神來,連忙往自己的儲物袋外掏東西。

“哈哈哈哈……人是我們一起殺的,還是按江湖規矩來吧。”侯東昇爽朗大笑,旋即化作一道遁光離去。支</span>

凌空飛遁,侯東昇不再隱藏築基期的實力。

張龍,張虎,趙玉紛紛高呼前輩神情顯得激動異常。

這也算得上是一場奇遇了。

順著血魂印記的指引,侯東昇再次返回到了山谷中,見到了一身大紅袍的朱雀。

此時朱雀面色冷峻,似乎心情不太好。

“那赤魔叟看來本事不小,居然能在你手上逃脫。“侯東昇詫異的說道。

“哼!他也未必能活。”朱雀冷聲說道。支</span>

“哦?“侯東昇露出了大感興趣之色。

“那赤魔叟道法古怪能夠如同蛇一般鑽入地下。”

“遁地術?”

“不!只是類似的道法,我落到地上尋其蹤跡,還被他用毒攻所傷。”朱雀恨聲說道。

“你沒事吧?“侯東昇擔憂的問道。

“我是煉屍之軀他的毒功對我沒什麼作用。“

“那就好。“支</span>

“遁地之術太無賴了,大師兄可有什麼好的辦法對付?”朱雀詢問道。

“哈哈哈哈……的確有些無賴。”侯東昇大笑道。

“目前我只知道兩門道術對付遁地術頗有成效,一是三階道法覆地神雷,這一招有移形換位之能,能直接把我從地下打出來;二是玄陽宗《開陽神功》當中有一門純陽貫地,若是練成此招,誰敢遁地那便是一掌拍死。”侯東昇說道。

“玄陽宗的《開陽神功》威力不俗,大師兄為何不修煉?”

“我自有分寸。“侯東昇淡然一笑。

之前侯東昇不練《開陽神功》是因為體內沒有太陽精氣,無法調動煌煌大日天地之威,這門道法練了也沒有半點威力,如今他可以同時吸收太陰太陽之氣,這門築基期的玄陽宗功法倒是可以研究一下,至少白天用《開陽神功》打人威力絕對不凡。

天機城望峰谷。支</span>

在離望風谷在離望峰不遠處的一處密林中。

三頭靈鶴,飄然而落。

靈鶴之上下來了三名身穿黃袍的修士。

一名身穿青衣的劍修從樹林中走出。

只見那青衣劍修朗聲說道:“天風劍雨一鶴開。

“萬里雲霄百獸鳴。”其中一名黃袍修士說道。

“本座沈一鶴。”青衣劍修說道。支</span>

“沈懷天!”

“沈懷地!”

“沈懷明!”

“拜見族叔。”

三名黃袍修士同時抱拳說道。

沈一鶴點了點頭,抬手一指說道:“出了這林子有一條山路,沿著山路一直往南走便可見一峽谷,那裡就是望峰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