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山/尤基/松島宏 作品

第一百零一章 向山的想法

    向山是真心相信,增材建造/3d打印是可以改變人類工業格局的。

    人類工業格局路必然走向“聚集”,壟斷會非常容易出現。究其原因,便是因為“大規模生產”。

    大規模生產所帶來的好處實在是太大了。

    人力資源、資本、信息、技術、經濟實體在一個區域內聚集的時候,就能夠產生“1=1>2”的特殊效果。由於生產機構的規模擴大了,所有生產線可以共用一個研發機構提供的技術,攤平了鹽發生本。大規模採購物料的時候,也能夠壓低價格。

    總之,好處多多。

    當然,還有一點——大量的人手,就可以實現人員的專業化和分工,提升效率了,所以成本也因此降低了。

    亞當·斯密在經濟學中完成了對“分工”的研究,而查爾斯·巴貝奇這位數學家將之進一步發展。最終,在“美麗新世界的神”亨利·福特手中,這一套制度進化成了最終形態——流水線。

    巴貝奇從科學的角度提出,分工可以讓每一個工人所掌握的技能減少。這節省了工人學習新技能的時間,節省了員工學習過程的消耗,節省了從一個工序轉向另一個工序的時間,更節省了改變工具所需要的時間。這樣子的話,一個工人只需要重複進行簡單的勞動,就可以快速提升勞動技能的熟練度。

    但巴貝奇先生或許並沒有料到,亨利·福特會怎樣踐行這個理論。

    大資本家將福特把t型車的生產總共分為7882道不同的工序。其中,949道需要“強壯、身體條件很好的男性工人”,3338道需要“一般體力工人”;其他工序可以由“婦女或年長一些的少年”完成;還有,“沒有腿的工人可做其中670道工序,一條腿的工人可做2637道,沒有手的人可做2道,一隻手的人可以做715道,瞎子可做10道。”

    啊,當然,還有一點尤其不應該忘記。

    巴貝奇先生是研究機械的

    行家。在電氣時代之前,這位數學家就在盤算製作“可以計算的機器”以及“可以自動運行的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