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山/尤基/松島宏 作品

第三十八章 記憶與遊戲

    腦神經的發育,並不是單純的數量越多越好。

    實際上,腦神經系統的“成熟”,是一個做“減法”的過程。

    大腦的原始狀態,是一個所有節點都擁有相同權重的原始網絡。之後,伴隨著人們的日常活動,一部分的神經元連接通路會被頻繁使用,另一部分則沒有那麼頻繁。

    而越是如此,“使用頻繁”的連接通路就會擁有更高的權重。而幾乎不使用的,權重就會更低。

    然後,高權重的連接通路會進一步強化,甚至出現專門的“保護鞘”,形成成熟的“迴路”,並就這麼固定了。

    而使用不頻繁的,則會紛紛倒退。

    神經元的連接通路便是相當於被“特化”了。

    在這個過程之中,人類會學會走路,學會使用自己的雙手,學會說話……

    這也是長期不說話之後,人會變成“啞巴”的原因——他負責“說話”的連接通路自行消退了。他也就忘了說話。

    一般認為,“學習”是一個抑制不必要的信息輸入渠道、從而強化對目標信息感知能力的過程。這種抑制和強化,天然就是動態變化的。

    而某一種酶,則可以在一定範圍內逆轉神經元的生理週期,讓神經網絡退回原始狀態,並準備二次發育。

    並非更新細胞,僅僅是逆轉神經元的生理週期。

    向山甚至記得,這一門技術誕生之初,被人類認為是“擴展大腦潛能的劃時代技術”,被認定是超人劇變的前奏。

    但後來,這一門技術就快速冷落,最終僅在神經外科、心理科、先天性智力障礙重建之類的領域有所運用。

    原因很簡單,這種酶會讓人遺忘的東西實在是太多了,而重新訓練需要的時間成本也非常高。

    人類幾乎不可能靠著這種技術,創造出超越人智的人。

    一直到金屬基蛋白質以及義體技術的普及之後。

    由於有了輔助記憶的存儲設備,所以可以將自己的記憶寄託在硬盤之中,拓展大腦的容量。

    但一般也認為,這樣做是性價比其實非常低。

    畢竟,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將記憶存儲在硬盤,和將記憶存儲在生物腦之中,沒有任何區別。想要學習新的技術,那麼用硬盤存儲就可以了。你所需要付出的,就只有“用生物腦適應硬盤裡的信息”這一點點事情。

    只有一點。

    生物腦和圖靈機可能並不相同,目前也沒有找到二者相通的點。不管是何等的內功高手,也不可能挖出人類生物腦之中的信息。

    但硬盤之中的信息,面對真正的高手,卻是可以隨意刪除與篡改的。

    “還記得我叫你用生物腦記死的那個東西嗎?”向山看向尤基:“任何記錄在硬盤裡的東西,都有可能被奪走。至少,在人類真正破譯大腦的奧秘之前,生物腦是不可駭入的。”

    向山很早就做好了準備。

    但這個問題,還有一個重大的難點。

    在四十年代末五十年代初,腦硬盤技術誕生之後,神經學家們進行了測量,認定人類的腦容量,轉寫成硬盤可以存儲的格式之後,大概有2.5pb上下。

    2.5pb,約2560tb,或者2621440gb。按道理來說,這應該能夠裝下好幾個圖書館的全部文字資料了。

    但可

    惜的是,人類無法以txt、pdf之類的格式存儲自己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