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第 122 章

    當範善的話說完,倒是沒人敢再說什麼。

    對於蘇霖這位知青,每個人心中的感觀都挺複雜。

    蘇知青才來就弄出這麼大陣仗,讓他們知道原來知青也能這樣,他們也想著要不要仿造蘇知青的方法,也弄出一番事業。

    在這之前,他們內心充滿著信心,想著蘇知青能做到他們一樣也可以。

    結果發現,真的好難。

    除了多讀了幾年書之外,根本沒其他能拿出手的本領。

    對於蘇知青,多少有些佩服的情緒。

    現在聽範善的話,更覺得蘇知青是真的為同為知青的他們著想。

    雖然只有一個名額,但總比一個名額都沒有的好。

    考核的事是由蘇霖來安排,最後一共招聘了十八個人,知青中司倩考上了辦公職工,還有一位男知青去了生產線,其他全是大隊的鄉親們。

    這麼算起來,梁家大隊可是一下子解決了三十多名的工作問題,一開始還沒引起什麼轟動,畢竟廠子辦了起來,但工人們都沒拿到一分錢,相當於在乾白工。

    可是!

    就在制磚廠成立的半年後,發放了第一批工資!

    所有工人,最低一個月都能拿到接近四十塊錢,最開始進入制磚廠的工人最低拿到了兩百四十塊錢!

    半年工資兩百四十塊啊,相當於以前一家人的年總收入。

    這怎麼可能不讓人吃驚?!

    這麼多人中,蘇霖的工資自然是最高的,六個月收入四百多塊,一下子從貧民變成暴富人群。

    在此後就是梁連和鄭郡。

    這兩位的家庭有些相似,家裡就一位長輩,日子過得都有些苦難,不然也不會這麼年輕的時候就掙最高的工分。

    鄭郡稍微好點,鄭老爺子年級大了些,但好歹還有些積蓄,梁連就不同,家裡才還完以前的欠賬,這幾年兩母子作死的幹活就為了想讓以後的日子更好一點。

    本來以為還有得熬,誰能想到現在他也是那高工資的工人了。

    手裡抓著三百來塊,梁連眼眶都有些溼潤,他略帶些哽咽,滿心激動的都不知道該說些什麼。

    現在只想馬上回家,把這個好消息告訴娘,讓她也跟著高興高興,也可以讓她別那麼拼,以後家裡有他撐著。

    鄭郡這會已經算好賬了,三百塊拿給爸,剩下的錢他拿著偶爾改善下伙食,舔了舔下唇,“發了工資自然得慶祝下,要不咱們明天去鎮上吃一頓吧。”

    聽說國營飯店有道特有名的紅燒肉,好吃的不得了。

    老早就饞過,但無奈兜裡沒錢。

    現在不同了,第一次發工資怎麼都得去慶祝下吧。

    “行,明天一塊去,我請客。”蘇霖大方宣佈,正好他明天得去鎮上一趟,藉著機會請客獎勵下他們。

    不過,誰也不好意思去。

    在國營大飯店可得花不少錢呢,最後好說歹說,蘇霖決定去鎮上採購一飯,買些肉回來,讓梁嬸子幫著做一頓,大夥一起聚聚。

    是有必要慶祝下。

    除了發放工資之外,還有一些其他的安排。

    工作崗位徹底劃分出來。

    也就是說,從現在開始蘇霖是知青之外,還是梁家制磚廠的廠長,負責整個廠子的經營。

    而生產方面全由梁連負責,別看他年紀小,但絕對是學得最快最認真的那個,做起事來也不會毛手毛腳,教導他人的時候也特別的耐心細緻。

    鄭郡在和梁隊長談成第一件生意後,就一直做著銷售的事,廠子發展的越來越好,他功不可沒。

    就和梁隊長原先說的那樣,蘇霖有了左右手,而正是因為他們三人,廠子的效益越來越好,每個工人才能得到他們應有的回報。

    這樣的大好事,怎麼不該慶祝下?

    既然不好都去國營飯店,就去採買些豬肉雞肉,讓梁嬸幫著做一頓大餐,聚在一起好好吃一頓。

    發放工資的第二天放假,也是想著他們手中有了錢,肯定忍不住去買些物件,蘇霖也有這個想法,他得給家裡人寄點東西。

    之前的幾個月都是家裡每個月給他打錢,時不時寄點用品過來,他就算想回報也苦於兜裡沒錢。

    現在不同了。

    正好在大隊收點乾貨給家裡寄過去。

    別看是城裡人,但在吃的方面上還不如鄉下。

    城裡每個人都有指標,指標一用完有錢也賣不到東西,倒是能去黑市,但現在這個年代又有幾個人敢去冒險?真要被抓到,一家人的工作都有可能丟掉。

    所以指標一用完,想要吃飽吃好真的太難了。

    要是誰家有個農家的親戚,還能從農家收點青菜之類的食物,如果沒有也就只能忍著。

    蘇霖這次收了一些紅棗和曬乾的桂圓,還有幾十個隊裡阿嬤醃製的鹽蛋,這玩意夠稀罕,要不是看在蘇霖的份上,人家還不一定賣。

    再有一些最開始燒製的陶具,比不上供銷社賣的好看,但也挺實用。

    專門撿了些乾草塞著,就怕路上會摔壞。

    除了這些還有一些雜七雜八的東西,包成一個大大的包裹寄給了家裡人,寄完包裹又通過郵局匯款,給家裡寄了一百塊。

    倒不是聖母心,而是覺得應該這樣。

    他和原身的家人在一起相處的時間不多,分開這麼長時間又很少聯繫,但也是真能感受到原身家人對他的關懷,讓他特別的暖心。

    如果以後有機會,可以考慮回去一趟。

    前些日子家裡來信,娟兒還說弟弟想他想得躲在屋裡哭,還給他攢了不少糖果,就等他回去吃呢。

    不過,除了家裡人之外,還有一封讓他有些意外的來信。

    信件寄來了蠻久了,蘇霖看過之後就塞進抽屜,根本沒打算回信。

    來信的是鄒琦,專門詢問一些下鄉知青的事,以及對他突然下鄉的埋怨。

    這種信,回不回都無所謂,反正鄒琦遲早會下鄉。

    只不過蘇霖沒想到會那麼快。

    寄去的包裹還在路途中,大隊突然收到消息,“隊裡又得收幾個知青了,只希望這次來的人都能老實些。”

    不怪他們擔心,梁家大隊的知青還算老實,是有些嬌生慣養,一看都不是幹活的人,但好在他們心裡再埋怨,該下地還是會下地。

    不像隔壁大隊,聽說有個人故意摔斷腿,就是為了能回城。

    誰能想到上面還真批了,這一下像是捅了馬蜂窩,好幾個知青效仿,直接鬧到鎮上去,連帶著整個大隊都接受批評。

    前些日子幾個大隊長相聚,梁隊長是沒少聽他們埋怨,以及多了一些對他的羨慕。

    沒辦法,誰讓他們梁家大隊出了個蘇知青這樣的能人呢。

    有了對比,梁家大隊看著他們隊裡的知青是越來越順眼,有些小毛病但也不礙事,只希望這次新來的也一樣老實些。

    “鄭郡明天不是要去供銷社一趟嗎?正好讓他把知青接回來。”黃支書安排著,誰去都行,只要把人帶回來就好。

    梁隊長打趣著:“那得給他一把花生,他才願意聽話。”

    不管怎麼說,接人的活就落在了鄭郡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