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己 作品

第三百零六章 拖雷之傷

 “師傅,您看二師兄欺負我——”

 不是武南天的對手,哈吉索性向郭默告狀道。

 “好了,你也到後邊去見見你師孃吧。對了,你五師弟也過來了,讓你師孃好好給你做點好吃的。”

 “回河北要沒什麼要緊事,你就在洛陽多住些日子吧,自己被欺負了,就多下苦功把功夫練好了,親自把丟的場子找回來就是。”

 看著他們師兄弟這樣的融洽,郭默也很是高興,草草地結束了今日的考核,疾步走進離得最近的小花廳去,他想早點知道大哥送來的是什麼信件?

 的確,信中說提都是私事。

 首先,郭靖說了一件喜事。

 早在去年冬天,大嫂華箏生下了一女,大哥取名“郭嫦”,跟長子郭平呼應,取的“平常”的諧音。

 算算時間,正好在自家郭遙和郭遜的中間出生。

 自己這個“木訥”的大哥,居然沒在此前的公文和軍報裡提起,非要等到寫私人信件了才能說嗎?

 但是,這件事也只是寥寥幾句帶過,來信真正要說的,卻是另外一件事情,他們當年結義的拖雷安達——遭了重創。

 ......

 郭默看到大哥郭靖的來信時,郭靖已經離開了“靖難軍”駐地河間府。

 真定和河間,是大宋治下河北八州之地最北邊的兩個州府,也是向北防禦蒙古人的最前沿。

 自從華箏懷孕之後,她就暫時從真定府來到了河間府,跟郭靖在一起。

 而真定府的一萬“靖難軍”,也交到了張世傑的手上,別看張世傑年紀輕輕,卻早早體現出了大將之風。

 他們共同防禦的“敵人”,就是中都城內的蒙古軍。

 可是,中都城卻只有區區三千人馬。

 蒙古人自然沒有南下,郭靖卻也遲遲沒有接到郭默北上的消息。

 就這樣,數萬“靖難軍”和五千“虎賁軍”,居然跟三千蒙古軍對峙了將近兩年。

 又有了一個孩子在身邊,華箏“報仇”的心思也就澹了,甚至想著,等女兒再大一些,她自己就帶著女兒一起回桃花島去。

 大兒子郭平在那裡,母親李萍也在那裡,有好幾年沒見到兒子了,自此有了這個小女兒,突然更加思念那個大兒子了。

 “哈吉?你怎麼來了?”

 中秋剛過,郭靖難得在家裡陪陪妻女。

 不是他懈怠軍務,實在是河北諸州的防禦已經算是固若金湯,又有張世傑在一手打理,沒什麼讓他太操心的事情。

 “大師伯,中都城裡來了使者......”

 見到了郭靖的面,來送信的哈吉卻顯得有些吞吞吐吐的,兩隻眼睛滴熘熘亂轉,還時不時向後瞟兩眼。

 “中都城來的使者?他有什麼事嗎?人在哪裡?”

 郭靖也沒多想,中都城的情況,他早已爛熟於心,真等哪天想攻取了,他有信心一日就可破城。

 “是......是我爹來了——”

 哈吉還是說了實話。

 “你爹?啊,哲別師傅?你這孩子怎麼說話大喘氣啊,哲別師傅來了也不早說?”

 郭靖趕忙接女兒交到華箏手裡。

 也許是受二弟郭默的“影響”,郭靖居然也非常喜歡自己的女兒,沒事就總愛抱著女兒玩。

 “哲別師傅,您來了直接進去就是了,要是讓二弟知道我讓您等在門外,還不埋汰死我?”

 大門口,果然是哲別師傅,只是更顯老態了。

 雖然各為其主,但無論是郭默還是郭靖,都對哲別親近的很。

 尤其是郭靖,他可以算是哲別在箭術上真正的傳人,那些年又多受哲別的照顧,因此從內心裡很是尊敬這位師傅。

 “靖兒,如今你我敵對而處,為師也知道輕易不應該來找你,可是,此事事關重大,為師又怕你拖雷安達他......”

 那麼高傲的哲別,說著話竟然眼淚要掉下來了。

 “拖雷安達?他怎麼了?哲別師傅,咱們不要站在門口了,到家裡去吧。”

 聽到事關拖雷,郭靖也不敢大意。

 拖雷不僅是自己和二弟的結義安達,也是妻子華箏的親哥哥,還是現在的高麗之主,無論從哪方面論,一旦發生事情,就不會是簡單的事情。

 “華箏,哲別師傅來了,他還帶來了拖雷安達的消息。”

 將哲別和哈吉讓到家中,郭靖沒有看到哲別阻止的眼神,就跟華箏說道。

 “拖雷?他怎麼了?”

 提到拖雷,華箏似乎那股“勁兒”又回來了,她又想到了正是拖雷的人馬,阻止了自己進到中都城去。

 “哎,一言難盡啊——靖兒,你看看這個東西吧。”

 哲別說著,從懷中掏出一個小布囊,小心翼翼地打開了,露出一件精緻的物件。

 此物件中間是個圓形,可以轉動,前後左右,則有四個鋒利的凸起,單面開刃。

 “哲別師傅,這是什麼?”

 憑直覺,郭靖覺得應該是一種暗器,可是,他卻從來沒有見過。

 看到上邊泛起的藍光,就知道這東西應該是淬了劇毒的。

 “哎,為師也不清楚,這就是傷了拖雷的暗器。”

 “什麼?拖雷受傷了?”

 聽到拖雷受傷的消息,華箏也顧不得她心中的“怨氣”了。

 “哲別師傅,拖雷怎麼受傷的?又是什麼人傷了他?”

 原來,拖雷的大軍完全平定高麗之後,拖雷就直接自立為王,人稱“託雷王”,並以開京為國都,改高麗國為“大朝”。

 而逃走的高麗忠憲安孝大王,則平穩地到達了大洋東南的島嶼,這個時候已經有了“小日子”的稱號。

 憑藉著最後這幾千精銳,高麗忠憲安孝大王硬是在兩個月之內,全取了“九州島”。

 打不過就跪,這是“小日子”由來已久的優良傳統,忠憲安孝大王全取“九州島”之後,“小日子”的天皇就派來了使者。

 時值嘉祿三年,後堀河天皇在位,鎌倉幕府徵夷大將軍為藤原賴經,而執權人為北條泰時。

 北條泰時是一個值得注意的人物,雖是執權之人,卻並不是軍政出身。

 他自幼酷愛武藝,一生所學頗雜,師從很多師傅,而給他打下武功基礎的,卻是幼年時遇到的一位遊方僧人。

 因此,北條泰時幼名為“金剛”,到後來甚至有了一個“觀阿”的法名。

 北條家族,傳到了北條泰之時,已經是鎌倉幕府的第三代執權,與前兩任不同,北條泰時更崇尚個人的武力。

 二十五歲之時,北條泰時就已經是打敗四島無敵手的存在。

 一套神出鬼沒的刀法,再加上一手百發百中的暗器功夫,兼併了幾處大的幫派勢力,攏其精銳統稱為“北口”。

 “北口”的核心成員,都是通過層層比拼選拔出來的,不計出身和年齡,一切只憑借殺人的手段和本領。

 這些核心成員,會統一著裝深藍或深紫色的衣服,這種接近夜空顏色的深藍色和深紫色著裝,在執行任務時,比較不容易被別人發現。

 北條泰時也會將自己的武藝,傳授給其中最頂尖那部分人,其中就包括那種特殊的暗器,將他們訓練城特戰殺手或特戰間諜。

 彼時的“小日子”,幕府的主要利益並不在“九州島”,而逃亡而來的高麗忠憲安孝大王,也只是想有一個棲身之地。

 兩相妥協之下,“小日子”默認了高麗忠憲安孝大王,對“九州島”的臨時借住。

 而高麗忠憲安孝大王,卻適時提出了他的請求,如果對方能派人殺死覆沒高麗國的拖雷,他忠憲安孝大王願意向鎌倉幕府表示臣服。

 蒙古人能有什麼英雄?

 沒有遭受過蒙古人毒打的“小日子”,自然不會將忠憲安孝大王口中的拖雷放在眼裡,就一口應承了下來。

 作為交換條件,忠憲安孝大王出讓了,三百套精緻的鎧甲和戰刀。

 使者將這個協議帶回之後,北條泰時卻極為感興趣。

 “九州島”彈丸之地,暫時他還不放在眼裡,而且,地盤就放在那裡,想拿回來也只是動動手的事情。

 可是,偌大的高麗半島,卻引起了這位四十四歲執權者的興趣。

 北條泰時既是一位妄想者,更是一位實幹家。

 派人落實了高麗半島的現狀之後,竟然親自率領“北口”百餘精英成員,登上了高麗半島的土地。

 “大朝”拖雷王的住處,那還不好找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