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風追雪 作品

第一百一十九章:福澤千秋,御史臺程瑞【求月票】

    因此他非常清楚。

    這兩項工程,哪一個才是重點。

    “有你這句話,我就放心了。”宋公文點了點頭,然後繼續道:“不過你小子倒是厲害,運河這種事情,居然和陛下想到了一起。”

    這句感慨倒是真的,在其眼裡,開鑿大運河非常好,利國利民。

    但也不是一般人能想出來的。

    陛下英明神武。

    能有如此超前的目光,在其眼裡很正常。

    而這位好友,又走遍大魏的大海河山,提出這個建議也在預料之中。

    問題在於,現在居然想到了一切,且還是在同一時間...

    “不說你,其實我也沒有想到。”

    張應星思索了一下,道:“照你之前所言,當今陛下是千古明君,而大運河雖好,可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勞民傷財,陛下即便知道,也不會這麼快提出來吧?”

    “就算要提出來,也會聽從叔父的意見,分出幾個步驟做才對啊。”

    今日御前會議的事情,他也聽宋公文說過了。

    張應星也承認,大運河勞民傷財。

    畢竟是從北到南。

    距離有兩千多里,需要消耗大量的國力才能支撐的起。

    如今,朝廷雖算不上多事之秋,但江南推行變法,北境又在打仗。

    按理說,當今陛下應該選擇穩妥進行才對。

    就比如自己叔父的建議。

    分成幾段,然後慢慢開鑿。

    如此,既能不過與消耗國力,又能維持朝廷的穩定。

    可那位陛下偏偏就不選擇這麼做。

    而宋公文聽到他的疑惑之後,當即就小了,繼續道:“當今陛下,是有大魄力的人,即便知道前路艱險,也不會選擇退縮。”

    “現在你也算是朝廷命官了,我說的話,你以後一定會明白的。”

    “總而言之,我等作為臣子,能夠輔佐此等君主,絕對是一生之幸!”

    此話一出。

    讓旁邊的張應星一時間有些動容。

    這幾天,自己一直聽對方誇讚當今皇帝陛下,如今又聽到此話,怎能沒有心緒波動。

    如果換做之前,他還只是閒散之人,可以不在意,可現在也算是朝廷官員了。

    知道一位英主,對於一個國家和臣子的意義。

    只是張應星沒有多言。

    因為心裡很清楚。

    無論如何,自己都必須做好,做到完美。

    而且,在其計劃之中,魏直道和開鑿大運河,只是施展內心才能和抱負的起點,未來的自己,還要做更多的事情。

    幫助當今陛下,增強國力,成為一個真正的盛世王朝!

    隨即,二人又聊了一些其他無關緊要的事情後。

    張應星覺得要及早上任。

    好在儘快開始大運河以及魏直道工程。

    所以沒待多久,就直接前往工部了。

    當然,宋公文也沒有忘記寫一份文書,以證明身份。

    不過想要上任,他還是交代張應星,還是要想去吏部一趟。

    除了是必須要走的程序外。

    就是想趁這個機會,讓對方和老師聚一聚。

    畢竟,對方自回來之後,就沒有回去過。

    張應星自然也不會拒絕。

    他知道,叔父已經不像從前那樣,見一見沒什麼不好的。

    所以在拿到文書後,就急急忙忙離開了。

    與此同時,御史臺。

    御史臺是僅次於翰林院,最靠近皇宮的建築。

    甚至比六部衙門還要靠的更近。

    這也充分說明了御史的地位。

    而御史的出身也很高。

    必須要是科舉考試的前三甲,才有資格進入。

    因為基本上都是從舉子中選出來的。

    所以御史臺與翰林院的官員,通常被稱之為清流新貴,到了一定的年限出來後,最差也是一方知府,有的,乾脆就直接進入六部衙門,任實權職位。

    有一段時間,御史臺可謂是非常忙碌。

    前幾個月,因為燕王就藩。

    御史臺幾乎所有人,都上了摺子,有的更是一天三道。

    只可惜,當今陛下乾綱獨斷,全部被駁斥了。

    這樣御史們很不甘心。

    不過很快啊。

    陛下又提拔了宋公文進入內閣,一次性連升七級。

    御史們覺得機會又來了,然後又是馬不停蹄的直接開始上奏。

    可最終的結果,卻又是被駁斥了。

    接著,又是宋鴻志任遼鎮指揮使、又是太后堂弟孫克儉私下經商之事。

    御史臺的人,可謂是兢兢業業,覺得大有問題,開始上奏。

    只可惜,高陽國之戰大獲全勝,高陽國被滅。

    讓很多御史們都臉上掛不住。

    尤其在陛下再三警告後,所以就減少了對孫克儉的參奏。

    到了現在,御史臺的人都不寫奏摺了,也沒有了之前那般忙碌,天天沒事幹。

    就連主管御史臺的御史大夫,有時候都不來了。

    不過這些。

    卻完全影響不到一個人。

    那就是時任御史中丞程瑞。

    因為孫克儉之事,上了兩道奏摺,也被連續罰俸兩次。

    可他並沒有畏懼,如今正坐在御史臺衙門當中,準備寫第四道奏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