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風追雪 作品

第一百零六章:戰船模器,小國舅爺遼鎮備戰!【求月票】

    而且,即使草原部族不繼續南侵了。

    他也不會將神武侯調回來。

    只要大軍一直都在備戰狀態就行,同時,自己也有理由,多給北境將士撥一些軍餉,如此,目的不就達成了嗎?

    “這...”趙靈瑛都不知道該說些什麼了,站在原地,完全不理解。

    不過,她並沒有說出自己的疑惑,因為心裡覺得,既然陛下選擇這樣做了,肯定是有別的計劃。

    “好了愛妃,還有其他的奏摺嗎?”這時候,魏雲弈罷了罷手,繼續道。

    大還丹已經在煉製了,就算一直守在旁邊也沒有用處。

    所以他覺得,還是多關心關係朝廷發生的事情。

    說不動,自己能在其中找到,敗壞氣運的方法呢?

    “有。”趙靈瑛又拿起另外一道奏摺,繼續開口:“這道奏摺,是有官員參奏戶部侍郎孫克儉的,至於寫奏摺的人,就是陛下上次罰俸一年的御史臺那位官員。”

    什麼,被懲罰了一次,居然還上奏摺?

    是個諍臣啊!

    聞言,魏雲弈一愣,不由感嘆道。

    可惜啊,自己是要當昏君的人,暫時不需要這種諍臣。

    不過他並未選擇忽視,而是讓瑛貴妃繼續念,想知道孫克儉又做了什麼。

    “奏摺上說,孫克儉最近一段時間,突然在暗中,購下了一大批糧食和絲綢,還有酒水等等各種貨物,不僅如此,還在私下裡與京師的商人接觸,所以懷疑孫克儉不改商人本性,利用手中權力,為自己牟利。”

    說到這裡,趙靈瑛頓了一下,繼續道:“而且奏摺上還有一個懷疑,就是孫克儉用以購買各種貨物的銀子,是從戶部之中挪用的,因為涉及的數額,初步估算,有幾萬兩!”

    此刻,魏雲弈終於有些坐不住了,不是因為震驚,而是興奮。

    自己之前提拔孫克儉,就是看對方是個當貪官的料啊!

    本來因為上次,有人參奏對方不做事、還留戀風月之地,讓他稍稍有些失望。

    覺得此人太沒出息了,戶部侍郎這樣的肥缺都給了你,你居然就這點愛好。

    現在好了,孫克儉居然疑似挪用戶部銀兩牟利。

    這是什麼?

    這就是監守自盜啊!

    還直接就是幾萬兩銀子?

    果然厲害啊!

    須知,戶部的開銷,都需要用在朝廷的各個地方的。

    被這麼一挪用,肯定會形成一個大窟窿,到時候朝廷的運轉就會出現問題。

    而最為重要的是,現在大魏突然出現了一名貪官。

    兩者相加之下,氣運肯定會削減。

    好!好啊!

    皇天不負有心人,朕終於找到了一個真正的奸臣苗子了啊!

    魏雲弈真的非常高興,連續兩次氣運增長,其實已經讓他有些慌了,現在終於看到了敗壞的希望,他如何不開心?

    當然,這種事情是不能表現出來的,所以他看向趙靈瑛,當下道:“這個人太小題大作了,而且怎麼老盯著孫克儉?不像話,再說,孫克儉和商人接觸怎麼了?說不定那些人是他的好友呢?”

    “怎麼?現在做官,都不能與好友一起相聚了?他這個御史當的也太嚴格了吧?”

    “至於那些暗中購買的糧食和絲綢,說不定孫克儉用的是自己的錢呢?”

    當即,他繼續道:“有些人,就是喜歡捕風捉影,尤其是這些御史,其他的事情不幹,天天盯著那些做實事的官員,傳朕的御令,這個上摺子的官員,再罰俸一年!”

    旁邊,趙靈瑛聽到這些話後,徹底懵了。

    這陛下怎麼又偏袒孫克儉啊?

    而且。

    對於敢說話的官員,又進行了懲治...

    說實話,要不是她知道,自己這位陛下英明神武。

    光是靠這種舉動,簡直能被稱為昏君了,哪有皇帝完全不聽御史諫言的。

    就算有問題,也不應該懲罰啊...

    畢竟。

    御史的職責不就是這些嗎?

    趙靈瑛很無奈,當即忍不住道:“可陛下,我大魏祖制,是不允許官員本人私下經商的啊,孫克儉這是犯了大忌啊。”

    這句話,倒是讓魏雲弈一時間不知道怎麼開口了。

    確實,官員本人私下經商是大忌。

    換在任何時候都不能忽視。

    尤其對於皇帝來說。

    若發現了這個問題,肯定要嚴肅處理的。

    只是,魏雲弈想當昏君,而且最為重要的是,這是手下唯一的奸臣人才。

    在這種時候,可不能出問題啊。

    當即,他稍稍思考了一下,當即就編了一個理由,繼續道:“愛妃,你還是太淺薄了,先不說孫克儉是不是要私下裡經商,就算是,你怎麼不知道,他這樣做是為了朝廷呢?”

    “若是他將經商賺來的銀子,全部都交給朝廷呢?你說,這樣是好是壞?”

    “而且,孫克儉的能力,你也不是不知道,完全沒有經商的頭腦。”

    “所以啊,不要過於去思考這件事情。”

    “有時候壞事,還是能變好事的。”

    魏雲弈知道,如此蹩腳的藉口,肯定是唬不住對方的,當即繼續道:“好了,此事朕相信孫克儉,他是太后的堂弟,是皇親國戚,都是小事,無需理會,給朕說說,還有沒有其他事情吧。”

    說完,他又靠在椅子上,閉上眼睛。

    目的就是讓對方知道,此事沒得商量了。

    果然,趙靈瑛聞言後,神色帶著無奈之色:“是,陛下。”

    旋即將手中的奏摺放下,又拿起另外一份摺子,繼續道:“小國...是遼鎮指揮使宋鴻志遞上來的摺子,說他也即將達到遼鎮了,不日將接過遼鎮指揮使大權,特遞來摺子請安。”

    “請安?”魏雲弈笑了,忍不住道:“小國舅是什麼樣的人朕瞭解,肯定不止於此。”

    “陛下英明。”趙靈瑛嘆了口氣,回答道:“宋鴻志說,這幾日他一直在趕路,星夜兼程,睡不好就算了,從軍之人自然習慣,就是京師之外的東西有些吃不慣。”

    “所以懇請陛下,能不能找京師各大酒樓中,給他找幾個庖廚,送往遼鎮。”

    此時此了,趙靈瑛徹底無語了。

    對方現在不僅是小國舅。

    還是當將軍的人啊。

    居然連吃差一點都忍受不了,還要從京師專門派庖廚過去。

    紈絝子弟終究是紈絝子弟,一點苦都吃不了。

    想皇后性子是一個多麼純善溫和的人啊。

    怎麼就有了這樣的弟弟呢?

    而魏雲弈呢?

    又笑了。

    正如自己預料的那樣,小舅子在自己面前說的天花亂墜,到頭來呢?

    還不是這樣?

    須知,還沒正式對高陽國用兵呢,就要求這要求那。

    不過對此,他還是能理解的,吃習慣了皇后親自做的飯菜,再吃別的,肯定是難以入腹的,自己能怎麼做呢?當然是滿足對方的要求啊。

    旋即,他頓了點,道:“就從了小國舅的請求吧,不就是想吃好一點嗎?朕答應,不過,京師那些酒樓的庖廚不行,就讓在御膳房挑幾個御廚出來,讓他們趕往遼鎮吧。”

    直接派御廚?

    趙靈瑛不由覺得,皇后這一家的恩寵太盛了吧?

    只是稍稍想了一下後,覺得陛下對自己似乎趙家也不錯。

    你看自己兄長,犯了那麼大的錯,也只是降了一級而已,依舊讓對方領兵。

    在這種緣由下,她也沒有多少猶豫,恭敬道:“是,陛下!”

    這時候,趙靈瑛忽然想到了些什麼,又繼續道:“臣妾之前聽父親說話,遼鎮這個地方,雖然有五萬駐軍,但因為朝廷與高陽國之間很多年都沒有進行過大戰,所以整體實力有些弱。”

    “雖然宋鴻志有一些能力不錯的副將輔佐,但臣妾還是擔心會出問題。”

    她的擔心不無道理,畢竟這次對手是高陽國。

    萬一戰事失利。

    那大魏在諸國面前的威嚴,怕是要蕩然無存了啊...

    “無需擔憂。”魏雲弈道:“遼鎮之後,是整個遼東地區,有接近二十萬大軍,高陽國不敢妄動的。”

    當然,他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按照原著的記憶來看。

    高陽國李氏王室,心裡並不想開啟大戰。

    即便給了他們機會。

    怕也是不敢直接動手,這一次之所以要求大魏出錢,就是想趁著北境戰事撈錢而已。

    “是,是臣妾多心了。”

    趙靈瑛點了點頭,覺得陛下說的對。

    因為在自己父親口中,這個國家,根本就沒有什麼骨氣!

    真有這個膽子與大魏開戰嗎?除非是被逼急了。

    可以宋鴻志的能力,不會用兵。

    加上手中才五萬大軍,怕是很難讓高陽感覺到威脅吧?

    魏雲弈則滿意的點了點頭。

    他對於小舅子,可是抱著大期望的。

    高陽國太弱,若讓其他將領去,肯定能夠打贏。

    可小舅子呢,完全不是這塊料,說不定很快就會束手無策呢。

    畢竟領軍這種事情,單看兵書還不行,需要實踐!

    所以,小舅子啊,千萬不要讓朕失望啊。

    敗壞氣運的事情。

    全靠你了!

    而就在魏雲弈思考這些的時候。

    已經進入遼東區域的宋鴻志,此刻帶著兵部配備的親衛以及一些副將,經過日夜兼程,終於在這一日,趕到了遼鎮!

    遼鎮,位於遼東最東,因為歷朝歷代,都沒有經歷過大戰,所以論起雄偉,完全比不過鎮北關。

    不過在大魏立國之後,遼鎮成為了門戶,所以這些年來,也一直在擴建。

    可也因為朝廷與高陽國相互之間的通商關係,以及城中的駐軍。

    兩者相加之下,也使得此地很繁華。

    此刻。

    在遼鎮城門口。

    宋鴻志身穿一套與眾不同的白色鎧甲,加上手中的銀槍,看起來威武不凡。

    身後,則是幾名副將,以及負責安全的親衛。

    “將軍,是否進城?”

    這時候,一名中年副將策馬走到他的身邊,拱手道。

    只是宋鴻志並沒有開口,而是將目光,投向面前的城池。

    他知道。

    從今天開始,就是自己備戰高陽國之時了!

    而宋鴻志這個名字,也將會以一種與眾不同的方式,被無數人得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