鯤鵬九變 作品

第四章路在何方?

    天上不掉銀子、地裡不長銀子、商業稅又取消了……沒辦法,只能從種地的老百姓身上榨油水了。

    兩個多月以前,崇禎皇帝下了一道旨意:‘從今年起,天下耕田、每畝加徵白銀三釐,所得款項具用於遼東戰事!’

    聖旨下達,天下譁然,更準確的說是怨聲載道!

    要知道,萬曆四十六年春,努爾哈赤以‘七大恨’告天起兵,向大明王朝發起了進攻……大明王朝毫不示弱,立刻決定出兵鎮壓。

    要想打仗,就得花錢!

    問題是,大明朝國庫空虛,根本拿不出錢來,萬曆皇帝又是出了名的吝嗇鬼,不肯動用自己的私人小金庫;沒辦法,只好增加賦稅了……天下耕田,每畝加派三釐五毫,共計得銀兩百多萬兩,謂之曰:遼餉!

    當時說好了,只徵收一年的。

    沒想到,薩爾滸之戰,明軍一敗塗地,死傷十餘萬之眾,遼東局勢進一步惡化,大明朝廷沒有辦法,只好繼續的增兵增餉:萬曆四十七年,天下耕田、每畝再加三釐五毫。

    萬曆四十八年、每畝再加二釐。

    如今崇禎皇帝登基,非但不為百姓們減輕賦稅,反而又增加了三釐田賦,前後合計白銀一分二釐,百姓們不罵娘才怪呢。

    有人問了,一畝田地,加徵一分二釐銀子很多嗎?

    平心而論,不多。

    如今的大明王朝,一分二釐銀子摺合下來,也就是十幾枚銅錢罷了,可以購買五斤白米,相對於一畝田地的產出微不足道,對百姓們不會產生多大負擔!

    問題是,大明朝的吏治太腐敗了,上下勾結、層層搜刮。

    朝廷徵收一分二釐銀子,這道命令到了戶部,戶部官員們認為自己天天為國操勞、太過辛苦了,為了安撫受苦的小心靈,增加一點點灰色收入不過分吧,而且我們也不貪心、數量翻上一倍就行,徵二分四釐銀子,幾斤大米的事,百姓們絕對承擔的起!

    命令到了各省,布政使認為自己太辛苦了,需要增加一點點收入,不貪心,數量翻一倍就行,四分八釐銀子!

    知府,再翻一倍。

    知縣,再翻一倍。

    師爺……

    班頭……

    小吏……

    大小官吏,層層加價,等到了老百姓身上,需要上交的田賦,已經變成了國家徵收數量的幾倍、十幾倍,甚至是幾十倍。

    南方氣候溫和,水稻一年兩熟,產量又高,老百姓們節衣縮食、使勁勒緊腰帶,還能勉強交上賦稅。

    北方天氣寒冷,莊稼一年一熟,產量又低,老百姓們就是把腰帶勒斷了,也湊不出銀子啊!

    沒辦法,為了繳納田賦,百姓們只能賣耕牛、賣田地、賣房子……甚至賣兒賣女。

    等到兒女都賣完了,那就只剩兩條路可走了,一是找棵大樹上吊,下輩子爭取投個好人家;二是把大樹砍倒下,伐木為兵,揭竿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