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地無銀三千兩 作品

第一百五十章 且飲一壺碧螺春

    洞庭湖,古稱雲夢澤、九江,俗語中“五湖四海皆兄弟”裡的五湖,排行榜首的就是洞庭湖。

    洞庭因湖中心的那座洞庭山而得名。洞庭山原名“君山”,近百年前,大禹王朝開國太祖皇帝嬴霑的長子禹德宗嬴季曾遊覽過君山,認為“君”之字眼與自己的國君皇位有些衝突,當場要求改掉,貼身太監向來思維敏捷,靈機一動,表示所謂君乎,乃洞悉王庭一切大小事物者也,不妨就改作“洞庭”,德宗龍顏大悅,並下令君山從此改稱為“洞庭山”,周遭的湖泊也都跟著被改口叫作了“洞庭湖”。

    洞庭山四周環水,被洞庭湖緊密包裹在中央,整體面積不大,甚至猶比那座沈腰仙子的盈盈湖盈盈島還要小上許多,自然風光秀麗奇絕,春賞百花異草,夏觀浩瀚水洋,秋賞漁歌秋月,冬觀溼地候鳥,多姿多彩,美景如畫。更有傳說那洞庭山浮於水上,其下有金堂數百間,神仙玉女居之,四時可聞金石絲竹之聲,徹於摩崖山頂,叫人心馳神往。

    山上名勝古蹟眾多,文化底蘊頗為深厚,有大量文人墨客圍繞洞庭山之“奇”、“小”、“巧”、“幽”、“古”,或著文賦詩,或題書刻石,更有許多驚天地泣鬼神的感人愛情故事傳出,真可謂是“浩氣連遠古,衷腸訴神州”。那位水中撈月而死的詩聖謫仙謝心然也曾在該地留下過“淡掃明湖開玉鏡,丹青畫出洞庭山”這樣的絕美千古絕唱。頂峰處有一塊橫七丈豎八丈的摩崖巨石,巨石上頭纂刻有一副星辰雲海的奇異圖樣,據說是某位劍道仙人修煉時以手中劍將星雲之像刻繪在了上面,以供後世習劍晚輩觀瞻仰視。

    因洞庭一帶北納長江四口來水,南、西接眾多小支流湖水匯聚,江水湖水同流,故此洞庭還有個別稱,就喚作“江湖”。武林天字一號俠義道門派白龍劍窟就在這片水網星羅棋佈的“江湖”裡安營紮寨、稱霸稱雄。

    白龍劍窟素來以“俠義”二字聞名於世,自該宗門創立伊始,至今已率眾剿殺覆滅了數不清的武林魔道宗派,曾有人言若是沒有白龍劍窟存在,那麼“天下十大魔頭排行榜”大概要改上一改,改成“江湖百魔譜”,言下之意再清楚不過,即若是沒有正道領軍門派白龍劍窟,這座天下的魔派梟雄少說要多增加十倍!

    然則世人皆以為白龍劍窟以“白龍”為名,黑惡白善,揚善懲惡,該宗門內部必然也是一片互助友愛和善待人的美好景象,他們絕不會知道,那個以“白”字開頭的正義扛鼎門派,暗地裡隱藏著多少不為人知的派系伐鬥和權力爭奪。

    白龍劍窟原名“白龍劍宗”,創宗之人即首任掌門人姓龍名楊木,那位龍楊木龍宗主早年間不幸暴斃身亡,據傳其在將掌門之位讓給了自己的親弟弟龍蠡後,方才安心的嚥下了最後一口氣。

    龍蠡一共生有兩子,長子龍正溟,次子龍正海,均是江湖上數一數二的頂尖劍修高手,因其對兩名兒子的培養側重點有所不同,一個偏重內力,一個重視劍術,故而五十年前龍蠡宣告整座武林自己要開始在洞庭山裡閉關修煉以後,正溟、正海兩人就開始或明或暗的爭權奪勢,試圖獨自操縱白龍劍窟,妄想做到隻手遮天。這一晃眼便是五十年,自老祖宗龍蠡閉關前將劍宗之名改為“劍窟”起,這座所謂的“窟穴”便逐漸演化出了兩大派系,分別是由龍蠡長子龍正溟統領的“嗔派”和次子龍正海掌管的“吟派”,兩個派系勾心鬥角,若干年來明槍暗箭也不知向對方投射出了多少,其中內幕之黑暗陰險,均無可與人言哉。

    龍正溟並無子嗣,畢生廣收天下門徒以增益嗔派的團體實力,像於浪於潮這樣的外姓子弟都能有幸接觸到宗門內部最為核心的功法技術,嗔派內功心法傳授之普及可見一斑。龍正海全然不似兄長那般有教無類,吟派成員人數不多,但各個都是天資不凡的優秀學徒,人人註定將來都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