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子從周 作品

第八百六十六章 神臂城

            公元1235年起,蒙軍入侵南宋,四川西北失陷後,為防禦戰爭,南宋淳佑三年初。名臣餘玠以兵部侍郎出使四川,任四川安撫制置使兼知重慶府,並以重慶為大本營,領導全蜀防務。

抵達之後,餘玠採納幕僚的建議,制定了依山為壘、設險守蜀的戰略計劃,在整個山城防禦體系中,以合川釣魚城為中心,在四川築起瀘州“神臂城”、蓬溪“大獲城”、萬縣“天生城”、金堂“雲頂城”等十餘座山城,互相支援,抗擊蒙軍。

其中神臂城便是這條堡壘聯合體構築的一字長蛇陣的“蛇頭”,位置非常重要。

城池沿龍透山憑險修築,整個城池東西長為一千兩百米,南北寬八百米,總面積五平方里,地勢東高西低。城四周除懸崖外,均有高低不一的石城牆,並修建了五處城門。

東門外坡地上還築有兩道護城一字石垣,夾出一個“耳城”。

與東門平行,耳城左右兩端設有炮臺。在距耳城兩百米的有一條唯一的入城小路,小路兩側有護城池,左面叫紅菱池,右面叫白菱池。

這就構成了城外築城,城下鑿池,層層設防的佈局。

城池修好之後,便將州治移到此處,因此這裡也被稱作“老瀘州”,直到今天,坐落在神臂城遺址上的這個村子,也叫做老瀘村。

這是蜀中保存最為完整,最壯觀的蒙宋戰爭長江上游古戰場遺址。

在山腳城外河灘下船之後,只有一條狹小的陸路穿過兩個大池塘,連接上一處城門。

這裡江岸陡峭,怪石嶙峋,幾乎都是懸崖峭壁,無路可攀,唯有東面與陸路相連,然而這裡也橫亙這幾道直達江邊的石牆。

經過紅菱池,南面百米處有一處稍微開闊的地帶,這裡是整兵之地,名為校場壩。

然而校場壩西面有一堤壩,叫做一字城,又稱奪水城。此外校場壩上方還有炮臺鎮守。

炮臺在一處峭壁之上,易守難攻,稱為“貓嘴巖”,炮臺和城牆各處還有地下坑道,是當年宋兵藏兵運兵,勾通城內城外的秘密進出口。

這樣的一字城牆有兩道,依坡而建,兩道城牆與崖壁、江岸圍成“耳城”。

耳城北端與神臂城崖壁相接,南端延伸至長江邊上,在城南形成自然絕壁、一字城牆與長江四面圍合而成的小城,不但增加了南門的防禦縱深,也有效阻斷了敵人在神臂山南岸的橫向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