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子從周 作品

第兩百四十七章 印章

    廚房碗櫃裡,二哥一個接一個,端出來不少的杯盤碗盞,交給周至,周至又端著它們放到敞壩邊的大木盆裡放好,一個個地端詳。

    這是周至委託二哥做的事情,用新瓷器在周圍鄉里置換老瓷器。

    也不僅限於瓷器,總之是老物件兒都行。

    夾川從西漢開始建制,這一帶的漢墓,崖墓,石穴墓,非常多。

    除此之外,唐宋墓葬的磚石形制,到明清繼承的墓室形制,被夾川當地稱為“生基”的帶壙室的古墓,非常多。

    這些墓室多數都毀於盜掘,很多就是給周圍的村民給“廢物利用”了,墓磚墊牛棚,墊屋基,用墓條石砌豬圈,開豬槽都不足為怪。

    好多村民家裡的老舊瓷器,如油燈臺,菜盤飯碗之類,甚至就是祖上某天挖到,然後一直傳下來的。

    如今的夾川還處於文玩古物無人問津的時期,一套細瓷碗換一箇舊花瓶,舊魚盤,鄉人都覺得非常划算。

    周至開始仔細研究這些瓷器,並且加以分類。

    器物裡很多一看就是明器,標準的漢墓陪葬俑,記錄著漢代民間生活的東西——陶倉,灶房、堂屋、陶豬圈,陶舞俑,鼓樂俑,馬、豬、牛等物件。

    這些東西是留不住的,到時候拿去找乾爹報賬,算是給文化館增添的館藏。

    還有一類就是宋代後的民窯瓷器,主要是灰陶或者白陶打底的石灰釉、綠釉、醬油釉,以及少量的青釉。

    這些器物除了食器,還有很多稀奇古怪的花菰、花瓶、投壺、執壺,以及文房的水注、水洗、筆筒等古代用具。

    再來就是青花和釉裡紅的瓷器,這是明清以後的款式了。

    很多瓷器還帶著款識,一副官窯做派,“大明宣德年制”,“大清康熙年制”,“大清乾隆年制”,但是基本都是晚清甚至民國燒造的仿品。

    “怎麼這麼多?”見到二哥還在往外搬,周至先有些吃不住勁了:“我給你的錢有這麼多嗎?”

    “你給的早用完了,但是架不住大家還在朝這裡送,他們都說了,東西就放這兒,等買家來看了要,那就換,看過了不行,再還給他們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