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子從周 作品

第一百二十九章 打印紙

    第二天周至又去了新華書店,找尋另外兩部大書——《宋史》,《資治通鑑長編》。

    《資治通鑑長編》尤其重要,是南宋眉州丹稜人李燾修撰,從宋太祖建隆年到宋欽宗靖康年的編年體史書,編書的質量也是非常上乘。

    相傳李燾修撰的時候做了“木廚十枚,每廚做抽屜匣二十枚,  每屜以甲子制之,凡本年之事,有所聞,必歸此匣。”

    那部周至將之命名為《蘇廚》,意思就是這位蘇家小子的編年史;

    同時“廚”還有賢才的意思,出自《後漢書·黨錮列傳》;

    更有治大國如烹小鮮的意思在內。

    三層意思裡,  上一世的書友大多理解到最後一層,  理解到中間一層的已經是鳳毛麟角;理解到第一層的,  更是一個都沒有。

    一番俏媚眼,也算是變成自嗨的彩蛋了。

    結果沒想到如今這兩部書就和周至的自嗨一樣冷門,卻是連蜀都的新華書店都沒有擺出來,周至估計可能在庫房裡吃灰呢。

    不得已,只好再次給二老打電話求助。

    好在二老在這方面的能量頗大,過了一會兒,新華書店負責人在櫃檯前找到了周至,看到他如此年輕,甚至都不太敢相信。

    周至只好摸出那個隨身攜帶的唯一證明——作協會員證,才讓負責人相信這娃的確有買那兩套書的可能。

    因為這兩套書價錢很貴,《宋史》一共四百九十六卷,是二十四史裡邊最龐大的一部;

    而《資治通鑑長編》原來更是有九百八十卷,不過正因為過於浩繁,導致中間的一部分,也就是紹聖十年三月到徽宗前的那一段,沒了。

    周至曾經惡意地猜測過那段記錄消失的原因,因為那段時期,  是宋哲宗重新開啟宋朝“紹述二次變法”的歷史時期,對於王安石時代的遺留問題,  產生過反覆再反覆的巨大爭議。

    不毀你毀誰?

    好在被毀的那一段周至裡也用不上,不過即便如此,《資治通鑑長編》剩下的部分,也比《宋史》還要大,有五百二十卷。

    價格其實不貴,兩版書籍都非常精細,幾毛一卷的價格讓周至覺得千值萬值,但是懟總下來,價錢也過了四百元。

    分量也不輕,加在一起一共九十多本,好幾十斤。

    這也讓周至不得不懷念起那個敲敲鍵盤就什麼都能看到的時代,心裡也覺得不能怪書店負責人不相信自己真要買這兩套書。

    求助二老,找關係,經理帶著他翻庫存,前前後後也花了不少的時間,等到四百元用出去,兩部大書到手,回到學校已經是傍晚了。

    晚自習上,  周至開始翻書往大綱表格裡填寫編年的主要內容。

    表格分了四個部分,  按一月一欄,  分作四格,第一格是史綱,西元紀年和古代年號;

    第二格是相關人物當時軼事和重要歷史事件,比如“濮議”,以及當時各人物所持的立場;

    第三格是新出現相關人物的小傳,當時的官職、勳號;

    第四格是男主人公相關的內容。

    嚴格來說,第四格才是真正的大綱。

    有了工具書的幫助,很快,前五十章的大綱算是真正的搭建完成了。

    想到時間緊迫,周至直接開始準備開章。

    然後發現開不了,因為第一章是以明代的眉山城原型為藍本,模仿雨果描寫老巴黎城的手法,以長鏡頭的方式寫出來的,然而現在除了那個兩橫一縱的主街,以及幾個重要的地點,自己竟然記不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