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第 174 章

    都是周圍縣城的人,攏共也沒幾天路程,再加上沐瑾有派兵在外面清理豪族、散兵遊勇,送戰俘回去,現成的便利。這些戰俘自帶口糧,餓不著肚子,不會發生餓急眼出去搶掠的情況。他們回去後,再把背下來的往鄉鄰間一散撥,豪族想要再招兵,難了!

    廣庭郡八個縣城的豪族手裡還是有不少囤糧的,哪怕他們想把秋收的糧食全部拖到郡城,也沒有那麼多糧車,根本拉不走,只能留在當地藏起來。沐瑾連塢堡都給他們扒了,再挖地三尺找糧倉,連周圍山裡的山洞都沒放過,掏到不少糧食。

    他抽調出一批發給俘虜們,真就是不痛不癢。

    兩句話,背起來可快了,哪怕再是記憶不好、腦子鈍,面前擺著二十斤糧食,背熟了,就可以揹著糧食回家見家人,而且回去之後,莊子的打手、管事都沒了,地還歸自己種,且只交三成糧稅,那都得卯足勁地背。

    對於常年吃不飽肚子的人來說,糧食比天大,別說背幾句話,打罵都行。

    當天晚上,他們便已經把那幾句話背得滾瓜爛熟,理解得相當到位,第二天大清早,排著隊在領糧食處背誦,背對了的,當場領糧食,到登記處去登記自己來自哪裡。

    很多莊奴、佃戶連自己是哪個縣的人都不知道,只知道自己在什麼裡,稍微有點見識的能說出是什麼鄉出來的,負責登記的人還要查一查,之後才給他們按照縣、鄉、裡分區分,安排到一處,派軍隊押送回去,當然說法是護送。

    一佰騎兵押送一個縣的俘虜,八個縣分派下來,一個千總營的兵力就足夠了。

    女兵營的騎兵在各縣清蕩豪族,對各縣鄉的情況更熟,且要是這些戰俘想跑,兩條腿的人可跑不過四條腿的馬。她們都是經過橫斷江血戰練出來的,對著這群連矛都拿不穩、又揹著糧食一心想著回家的俘虜,一個佰的兵力,足夠了。

    沐瑾派女兵押送,還有一個目的,就是想讓各地的人都看看,在他的麾下,女人也可以打仗當將軍、有前途有出息,讓他們他打下來的地盤,跟以前豪族治下完全不一樣,想讓這些人對生活多些期盼和希望,不要活得如此麻木。

    他們連捱打都不敢反抗,只會逆來順受,上了戰場跟待宰的雞鴨沒區別,沐瑾看著有點心酸。

    當然,還有個目的,就是多宣傳宣傳,讓以後女兵的招兵工作沒那麼困難。

    幾萬新兵,當天便分到各個騎兵佰領走了。

    東、南、北三道城門的新兵全部撤回到城裡,派到城牆上,準備用來守城。喬烈這邊只是損失新兵,精銳戰鬥力幾乎沒有折損,囤積在城牆上依然氣勢可觀。

    沐瑾囤兵城外,並沒有立即攻城,而是加緊清理周邊各縣,把查抄的糧食、財物一車車拉到大營,清點過後,留下部分路上打仗用的,其餘的都給蕭灼華拉回去。

    橫斷江大營死傷那麼慘重,再加上全殲對方十幾萬大軍,撫卹和戰功獎勵都是相當龐大的一筆。雖說戰功可以轉為晉升,但也得給錢財獎勵才行的。這批繳獲運回去,不僅能淮郡的糧食緊張的問題,還能解決財政緊張,糧食、財物、戰鬥勝利的消息都帶回到淮郡,能夠撫平橫斷江死傷慘重的傷痛,好好地穩住後方,調動參軍的積極性,儘快召齊新兵訓練上,把兵源補上。

    與此同時,他把郡城周邊的縣都清理完了,郡城就成了孤城,還是一座沒有援軍的孤城。

    幾郡能徵調的兵力、青壯都調出來了,他們兵分兩路,一路,困在了這裡,一路由博英郡侯領著攻打賴瑤,也是拖在了戰場上。博英郡侯敢回兵支援,賴瑤必定趁機攻打青陽郡。

    轉眼間,到了九月中旬,秋闈結束一個多月,朝廷有了新鮮血液補充,蕭灼華便通過考核,將在朝廷裡幹了至少兩三年,對於新實施的律令、對於現在的各項舉措都適應得好的官員挑出來,派向臨江郡、廣庭郡治理地方。

    這些官員從淮郡出發,來到廣庭郡,走了二十多天,到了。

    八個縣的縣令、縣尉到位,再加上有淮郡、魏郡調派的郡兵、縣兵過來形成骨幹,之後只剩下再從當地招青壯訓練成郡兵、縣兵,把兵源補足就成了。

    梳理各縣的事情交給官員們處理,而豪族們的錢財糧食能抄來的都抄來了,沐瑾把散出去的女兵營都召回來,讓她們往隔壁平川郡去。

    平川郡的兵現在全困在廣庭郡城,這會兒已經處在沐瑾的包圍圈中間。

    平川郡的地勢開闊,正好給騎兵撒歡,再加上還有一萬步兵支應,清掃周圍的縣城沒壓力,至於郡城,能打則打,不能打等主力到。

    廣庭郡的郡城防禦工事修得好,城牆上還堆了那麼多的沙袋,投石機的效用大打折扣,派兵硬攻,大軍會折損慘重,沐瑾決定,耗著他們,逼喬烈打突圍戰。

    喬烈要是不突圍,主力大軍都困在這裡,女兵營拿下平川郡後,就該打青陽郡了。青陽郡跟博英郡侯所在的青山郡,相互聯姻,那是打斷骨頭連著筋的親戚盟,喬烈的外祖、舅舅家全在青陽郡,得救!

    他們突圍出去後,還能抄一波女兵後路,要是戰鬥順利,說不定還能吃下這支精銳騎兵。

    威逼利誘,餌料還下得大,沐瑾就不信喬烈能坐得住不突圍。就算喬烈坐得住,平川郡、青陽郡出來的人也坐不住,必定要回去保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