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舞春秋 作品

第1409章興師問罪的源頭


  晚上十點,新特區指揮部。

  窗外,數不清的機械在嗡嗡的工作,深夜泥濘的道路上亮起了一盞盞的明燈,如夜空呼應。

  有風吹進來,是涼的。

  並不是很大的辦公室裡,站滿了氣勢十足的男人們。

  這裡的男人在東南亞非同小可,隨便拎出去一個,那都是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大人物。

  頂尖的正客,頂尖的軍閥,頂尖的權力者們。

  環境雖簡陋,但每個人都認真以待。

  因為所有人都知道,新特區與波剛衝突一事是小,它背後牽扯的東西可就大了去了。

  新特區之所以建立,說到底還是老、緬、泰三方想要拉動地方經濟,打開與促進三國在東南亞甚至全球的超自由貿易局面。

  從另一個層面講,是想跟北邊的那頭雄雞搞好關係。

  非要往細了說,是想破鏡重圓。

  東南亞諸多個小國一直都是排華的。

  這邊的人民與百姓,在不久前的若干年也是排華的。

  他們的正府排斥北邊,他們的人民也排斥北邊。

  歸根結底,是受了海對岸那些資本國家的操控與影響,是想討好美國這個大爺。

  從國際局面上講,東南亞的諸位小兄弟們隸屬於雄雞腳下的要塞之地,無論是經濟、正治還是軍事層面,對雄雞而言都佔據著非同尋常的意義。

  美國是個把野心開拓到全球的國家,他是不允許也絕不可能看著這些小“兄弟”們跟北邊的那頭雄雞親近。

  挑唆、威脅、教導是美國的慣用手段。

  於是之前的很多年裡,在整個東南亞地區之中,對華夏的偏見和排斥是根深蒂固的,也是早就遺留下的問題。

  在那段時間裡,整個東南亞對華夏,對華人的排斥已經達到了咬牙切齒的地步。

  他們的正府不允許百姓瞭解任何關於華夏的事情,甚至不允許人們學習漢語,以及做任何跟華夏有關的生意。

  這種現象一直持續到1989年才有所好轉。

  最起碼版納邊境之外的老、越兩國的態度發生了些許的轉變。

  在接觸華夏,迎接華人之時,才給了些好臉色。

  最近幾年來,華夏的崛起是有目共睹的。

  美國的霸權在逐漸衰落,其野心之醜陋逐漸公之於天下。

  髒的永遠是髒的,是永遠見不得陽光的。

  一旦經過暴曬,那麼公道自在人心的道理就永遠不會過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