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舞春秋 作品

第1241章 去滬市定個“調”

資本國家的文化侵入和產品侵入,最先做出反應的不是那些企業家們,而是華夏的國門。

  這些保護措施是各種各樣的條款。

  說白了,就是老外想在這片土地上做生意,就要受到很多方面的約束性。

  華夏國內很多自主品牌和企業,對比發展多年的資本類國家來說,就如同一些剛出生的嬰兒那般脆弱。

  以2002年的今天來看,如果讓這些嬰兒與那些外資品牌在同一個起跑線去競爭,那幾乎是以卵擊石。

  為了保障這些嬰兒可以快快長大,最終成為一股中堅力量,華夏在中間設立了一組又一組的防火牆。

  如各種稅收,檢測標準,更有甚者會直接拒絕某些產品進入國內市場。

  這是一場與國際品牌撕破臉的大戰。

  雖然做法不太美觀,但實際效果還是非常不錯的。

  華夏在國際世貿的態度也很明顯,那就是如果你們想在這片土地上做生意,那麼就得按照我們的規矩來。

  想要跟我們的自主品牌在同一個起跑線去競爭,這是不可能的。

  我們得給你們這些大品牌增加點遊戲難度,這樣才公平。

  此番行為引發多個國家的不滿,但華夏堅持這個原則:愛來不來。

  但儘管如此的生拉硬拽,如此多的防護牆保護之下,“華夏製造”依然在國際世貿抬不起頭來。

  從全球領域上看是如此,在華夏境內亦是如此。

  所謂國貨,總而言之就是兩個字:差勁。

  三個字:太差勁。

  華夏的經濟需要發展,僅僅依靠房地產的刺激只是表面現象,根本不是長久之計。

  若真的想把水平提上去,唯有一條出路:讓國有企業和私有企業齊頭並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