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採臣 作品

第二十二章 承希先生

    此時的張正言跟窮酸兩個字扯不上半點關係,沒有多看任何人一眼,信步走到老掌櫃身前拱了拱手,不等說話就見一個相貌周正的少年從綢緞莊快步走出來,論皮囊賣相是遠不如陳無雙,但勝在一雙眼睛明亮有神,少年人的蓬勃朝氣想藏也藏不住,腰間像模像樣懸了柄連鞘長劍,末端幾乎要拖到地面上。

    張正言打量幾眼,笑問道:“不用問,想來這位就是乘風公子了?”

    老掌櫃慌得連連擺手,“當不起,當不起,犬子乘風···”

    合上摺扇,張正言微微皺了皺眉,淡然道:“老掌櫃以後可不能再這般自謙了,四爺的子嗣,還能當不起一句公子稱呼?”

    老掌櫃頓時覺得心頭一窒,興許是借了鎮國公府老管家親自駕車的勢,面前這個書生打扮的溫潤年輕人,居然讓他覺得要比陳家四爺還有攝人心魄的氣場,額頭上沁出冷汗,腰桿下意識又彎下去幾分,“老朽失言,還未請教,尊駕是···”

    張正言這才淡淡瞥了眼聚在綢緞莊門口的幾身官袍,“司天監張正言,草字承希。”

    幾個有官身的相互對視一眼,都在對方眼裡看到了疑惑,沒聽說過司天監有這麼一號人物啊,人說首輔門前七品官,鎮國公府的管家可要比楊公府邸的管家更尊貴些,這樣的人物都甘心屈尊為他駕車,當年無雙公子在京都城肆意橫行時也不見得有此等待遇,為官者最要緊的一門功夫就是察言觀色,其次是審時度勢,當下幾人心裡有了數,忙不迭拱手行禮,口稱久仰承希先生大名。

    張正言哂笑一聲,徑直走到盯著他看的少年身前,仔仔細細又端詳一陣,和聲問道:“聽四爺說乘風公子是讀過幾年書的,平日裡讀的都是哪些?”

    陳乘風眨了眨眼睛,往日的機靈勁好像都沒了,支支吾吾道:“讀過《聖人訓》《弟子規》···還有《國禮》···《尚書》···”

    張正言微微搖了搖頭,《聖人訓》和《弟子規》都是尋常學塾裡給稚童啟蒙的書籍,後面的兩本也沒什麼可說的,都是讀書人想要考取功名的必修,他大概知道了陳乘風的學識淺薄,剛想轉移話題好讓這少年不至於在人前露怯,沒想到陳乘風最後又擠出兩個字,“《春秋》”。

    窮酸書生有了興趣,“可會背《春秋》?”

    陳乘風點了點頭,“會的。”

    張正言這才笑得有了幾分暖意情緒,“好。不妨說件事給你聽,鎮國公爺陳無雙的劍意,就是從那本五千字的《春秋》裡悟出來的,乘風公子既然會背,要時時溫習才好,儒家聖賢書裡字字都是浩然正氣,稍從裡面悟出些什麼,你就能終生受益。你學過劍法,自然該知道劍之所以被稱作百兵之君,就是因為其造器中正而不斜,做人吶,首先就是這一個正字。”

    陳乘風眼神一亮,歡喜道:“以前學塾裡先生教過的,正,就是問心無愧。”

    張正言明顯愣了一下,展開摺扇在胸前輕輕扇動涼風,感慨道:“是啊,正就是問心無愧。這四個說起來容易,身體力行,又何其難吶。不說這些,咱們屋裡說話。”

    老掌櫃這才回過神來插嘴,“先生快請,寒舍亂了些,不嫌棄的話喝一壺茶。”

    張正言坦然走進綢緞莊,那幾位官員識趣地紛紛告辭,各自回去想盡辦法打聽,這位承希先生在如今的司天監到底是個什麼角色,言語之間直呼陳無雙的名諱,看樣子地位不低,甚至隱隱要比陳家三爺的話語權還重些。

    跟昨日的陳家四爺如出一轍,張正言邁進綢緞莊陳家那間藏書蒙塵的書房也皺了皺眉,不過很快就恢復了笑吟吟的模樣,讓老掌櫃跟陳乘風都落了座,才饒有深意道:“我是今日一早才得知這件事情,想來四爺沒有跟陳掌櫃說的太多,有什麼疑問可以說出來,撿著能說的,我跟你們父子說幾句也好。”

    陳乘風剛要開口,就被爹爹一個眼神逼了回去,悻悻低頭。

    老掌櫃定定看了張正言一陣子,沉吟著開口問道:“那就先謝過先生願為老朽解惑,四爺過繼嘉兒···唔,過繼乘風為子嗣,這孩子將來是在烏衣巷禮部右侍郎府上,還是鎮國公府?”

    年輕書生用很是讚許的眼光看了看他,暗道不能仗著肚子裡有些學識就小看了天下人吶,尋常人家要是攤上這種好事早就樂昏了頭,一家綢緞莊的掌櫃能見過多少世面,此時居然能保持冷靜一針見血,實在難能可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