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迦樂 作品

第715章 第 715 章

 民主黨因此惱火萬分,在各州都在阻撓納德取得候選人資格。

 納德想取得候選人資格,要按照各州的人口比例取得一定數量的支持簽名,然後遞交給各州的競選事務委員會裁決。

 張文雅沉思片刻,“或許我可以跟他談談。”

 肯尼思、弗蘭克、查理都看著她。

 “我出面最合適,我代表你,約翰。而我又不是你的幕僚或者下屬,不會惹怒納德。”

 肯尼思心中一動:確實,她出面最合適。

 弗蘭克和查理隨後也想明白了,她確實是最合適的人選。

 查理很快說:“我會跟納德的競選經理碰面,讓納德的幕僚長聯繫你的幕僚長。”

 弗蘭克點頭。

 這事就這麼定下來了。

 *

 會面的時間尚未定下來,張文雅先拿了拉爾夫·納德的資料研究。

 此人實際已經是第四次參加總統競選,當然前三次都輸了。2000年他拿到十萬張選票,在沒有強大party支持的情況下確實很不得了了,他吸引的是那些中間派,厭煩民主、共和兩黨的那批人。這部分人——就算是四年前的十萬人好了——中間有一半是原本傾向民主黨的,這些人是張文雅志在必得的選票。

 另一半也要爭取,但不必花費什麼心思。

 選民的絕大多數還是普通人,普通人想要的是什麼?無非是吃飽穿暖、有個住的地方,民主黨一向的政策都是比較關注普通人的生活質量的,共和黨則更關注中產及以上。從選民方面來說,誰得到了中下層的支持,誰就能得到更多的選票。

 想想創普怎麼贏了萊麗的?萊麗得到的是民主黨的基層選民的選票,普選票較多,然而選舉人票輸了,創普這個奇葩上了臺。創普表面上看是靠中部紅脖子贏了選舉,實際還是靠中產以上打贏了選戰。

 想要滿足每一個階層不可能,必須有所取捨。

 納德這個人也是有點本事在身上的,他出身中產,名校畢業,本科普林斯頓,之後又進了哈佛法學院,張文雅可以用哈佛校友的身份切入。他的理念也很有意思,認為兩個party都是美國的“禍害”,他要打破兩個party的固有壟斷。

 他已經第四次參選,說明不管是不是想求出名,至少他還挺有毅力的。就是不知道他是否真的這麼想的,如果是真心話,那麼這個人很有點理想主義。

 理想主義不是壞事,理想主義者反而更好說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