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迦樂 作品

第68章 第 68 章

    喬治·華盛頓大學和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還邀請她來招生委員會面談。

    為此, 斯科特又給她專門培訓了半天。

    名校每年有數千到上萬申請人,一般要經過三輪篩選,才會進入到討論階段, 比如大多數學校要求的託福成績和sat成績, 不達線的第一輪就刷掉了;第二輪才是看成績、看高中績點的階段,看完成績看文體活動的資料、看社會實踐活動的材料,你在某一方面突出, 就很有可能進入到下一步;第三輪就是招生委員會的投票表決了,有的學校是一票否決制, 有的學校是一票入選制, 更多的學校是投票表決制,這一輪決定你是“錄取”還是“拒絕”或是“待定”, 拒絕和待定都不太妙,只有“錄取”才是有希望入選的。

    招生委員會會根據你的申請材料來決定是否面試你, 也不是人人都有機會面試,提前批次的錄取率大概在百分之四十左右,就是說如果提前批次有一千人錄取, 可能會有百分之二十的申請人會接到電話——最可能是電子郵件——要求你去某處跟學校的校友見面,校友會問你為什麼要選擇該校等等問題,有點類似簽證面籤,這就是面試。

    能在剛收到申請沒多久便打電話給申請人,說明申請人的簡歷特別突出, 她的國籍可能也助力不少, 對於日益追求“國際化”的名校來說, 來自中國大陸的學生還是非常稀少的, 而一箇中國學生能拿到參議員的推薦信, 不管哪一所大學都不會錯放。

    所以面試也沒有什麼好擔心的, 美國人喜歡自信、目標明確的人,學生也如此,你不能稀裡糊塗的,而要明確知道你選擇的專業將來如何幫助你實現“夢想”或是“理想”。美國華裔喜歡金融、經濟學、計算機、醫學等實用性專業,繼續深造階段酷愛法律,選擇社會科學和政治學的少到可以忽略不計——大陸學生確實有,但那都是公派來深造的國家儲備幹部——大學招生委員會當然就更有興趣知道她到底怎麼想的了。

    明白了。

    其實她不太在意學什麼專業,糟糕的就是這種“看起來沒有目標”,斯科特嚴肅的批評了她,為她量身定做了一些標準化回答。不要給人留下壞印象,你不知道將來還會不會遇到那些人,如無必要,不要得罪人。

    張文雅記下了職場小貼士。

    *

    先去了距離最近的喬治·華盛頓大學,請了半天假。面談很順利,喬治·華盛頓大學提供了三萬八千美元的獎學金和一千美元的“選擇獎學金”,免去住宿費,還會為她安排圖書館的勤工儉學崗位,基本可以滿足她的學費、生活費需求。並且要是仍然覺得不夠用,開學後還可以申請助學金,一學年也有數千美元,足夠支付生活費,甚至還稍有結餘。

    總之,只要你進了大學,大學怎麼都會讓你念下去,不會讓你因為經濟的原因輟學。

    接著去了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招生委員會當場給了她三萬五千美元的獎學金,並承諾只要申請就有數千美元的助學金,同樣免了住宿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