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第 201 章

    皇帝偏喜甜食,御膳房的廚子手藝偏甜。

    “朕記得你不喜甜,讓蕭瑾令御膳房不添糖霜,你嚐嚐可還吃得慣。”

    “都好,都好。”

    飯到最後,皇帝又道:“下回把琛兒帶來,朕有些時候沒見他了。”燕琛,皇帝的長孫,燕有政的長子。

    “兒臣讓他明日過來給父皇問安。”

    皇帝擺擺手,不贊同道:“這個年歲,學業要緊,不必為了見一見而專程跑一趟。”

    “是。”

    父子二人一同回到御書房,這樣閒和的氣氛並未延續下去,只因皇帝問了太子“如何處置山西流民居無定所”。

    太子答的是:“若流民聚而居之,則可用最少的木料、石料建最多的房屋。”

    太子所言倒也無錯,只不過答的並非皇帝所問,皇帝正欲發怒,想了想,還是把怒火壓了幾分,把那“嘖嘖”聲嚥了下去。

    皇帝想起伯淵上晌的那道密奏,想起了開海之事——伯淵做事就如植樹,總是先找好一處肥沃之地,挖了坑、鬆了土、引了水,萬事俱備,才會把樹挖過來,栽進去。

    一步步,又一環環。

    而太子回話,第一句就開始“挖樹”了。

    “流民居無定所,便只是無房屋可住?”皇帝儘量讓自己聲音平和,又引導道,“即便談論修建民居,總不是說建就建的,在何處選址,木料從何而來,誰人監督工期,這些雖無需你事事操辦,卻也總得識得個真假,免得被下邊的臣子幾句話哄了去。”

    太子二十多歲的人了,縱是皇帝儘量壓住了怒意和不滿,他又豈會聽不出來。

    他本想說自己省得這些,只不過脫口而出時,不經意把最先想到的說了出來,可這份想法話到嘴邊,又覺得自己辜負了父皇,只道了一句:“兒臣回去反省,下回再給父皇答案。”

    太子的話,雖是反省了自己,但卻也斷了這個話題,讓皇帝罵他也不是,繼續問下去、教下去也不是。

    太子走後,皇帝無心午寐,蕭內官端了盞茶過來,給皇帝去去火氣。父子間方才那番對話,蕭瑾都是聽到了的。

    “陛下恕罪,老奴方才竊聽了幾句。”

    皇帝放下茶盞,望向蕭瑾,示意讓他繼續說下去。

    蕭瑾這才言道:“殿下所答,雖不能叫陛下滿意,可殿下總也是替百姓考慮了。”蕭瑾跟了皇帝這麼多年,自然知道皇帝的脾性,又言,“從前公主們種桑養蠶,採桑釀酒,便能得陛下一句讚許,怎到了太子殿下這……”

    蕭內官有意要緩和這對父子的關係,說得有些僭越了。

    皇帝明白蕭瑾的好意,但他搖搖頭打斷了蕭瑾的話,言道:“因為他是我大慶朝的東宮太子。”

    這個身份,註定他不能和兄弟姐妹相比,也不能跟尋常人家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