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第 191 章

    原來是大兒子的開蒙禮,邀請裴少淮當上賓。

    張管事一家跟著裴少淮南下,孩子自然也帶在身邊。

    能讓一朝三元及第狀元郎點朱開蒙,這般榮耀可不易得,有了這番經歷,往後求學都會容易許多。

    想當年,裴秉元從國子監請來的一位老學究,給少淮、少津點朱,這麼些年過去,少淮少津先後成了狀元,哪位老學究的身價跟著“水漲船高”,京都裡的貴人都搶著請他過來主持開蒙禮,還提了博士。

    在尊師重道里,且是一面之緣的“師生”,也別有一番意義在。

    此舉有些僭越,所以張管事才躊躇不定。

    裴少淮沒有猶豫,應道:“我當是什麼要緊事,這般神神叨叨的。”又道,“你定下了時候,提前一兩日同我說就好了。”裴少淮見過這個孩子,承了其父的機敏,是個有些慧根的。

    “誒,好嘞。”張管事大喜。

    裴少淮問道:“打算送他去同安城裡的哪間學堂讀書?”

    “託老爺的福氣。”張管事應道,“齊族長已經點頭,讓孩子進齊氏族學裡跟著讀書。”

    “那便好,等回到京都,再給他找個好夫子,我瞧著是個讀書的苗子。”

    裴少淮的這一句誇,讓張管事更激動了幾分,老爺見識廣、眼光獨到,他說是個苗子,便有七八分準數了。

    張管事道:“若能習得老爺的百中之一,往後能替百姓做一二實事,我便覺得夠了。”

    裴少淮又道:“讀書也看些造化,你莫要給他太大壓力。”

    “我省得,我省得。”

    三日之後,裴少淮應邀去了張管事家,就在裴家府邸不遠處,一個兩進的小院子。

    裴少淮穿了一身嶄新的青袍,很是莊重,並未因世俗眼光而輕視。

    長舟忙前忙後招待著,家裡人手不多,但辦得有板有眼。

    開蒙禮上,小子穿著小小直裰,頭戴方巾,端端向裴少淮三叩首,一股松柏葉的味道傳來,讓裴少淮想起自己當年開蒙時,一大早就被孃親用松柏枝水洗了一遍又一遍。

    世人堅信,讀書人身上的味道,應當同松柏一樣,不屈不撓。

    裴少淮取來毛筆,沾了些朱顏,在孩子頭上輕輕一點,額間留下“紅痣”,代表智在額間生。

    道:“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望你今後博識書中要義,堅立為民之志,行道且長,不退不縮。”

    這是期盼,也是寄語。

    立志之後,一往無前,才有功成的可能。

    孩子的孃親噙著淚,似乎有些激動,在一旁用京都的俚語,低聲催著孩子道:“還不快點說謝過老爺。”

    裴少淮見孩子張了張嘴,又吞了回去,提了提膽氣說道:“小子謝先生提點。”

    “很好。”裴少淮笑道。

    禮成,裴少淮收下了長舟的禮錢,不在於錢多錢少,他若不收,只怕長舟心裡一直沒有著落。

    ……

    與此同時,裴少淮在雙安州的一番功績,經由密信,傳回到京都,奉於皇帝案上。

    南鎮撫司的密件,唯獨皇帝可以看見。

    皇帝閱後大喜,數千字的信件中,可以讀得出裴少淮一路遇到的險阻,也讀得出他一環連著一環的計策,初一看令人意外,細一想又覺得意料之內、理應如此。

    能想出其中一環並不難,可若是要準確應對每一環,卻不是件易事。

    一招失,則招招失。

    皇帝一邊頷首,一邊滿意說道:“果真是忙,伯淵信裡說的是真的,他並沒有敷衍、欺瞞朕。”

    又言:“這般大的阻力,伯淵應對得並不輕鬆,朕也當為他助助力了。”

    不能光讓他一個人辛苦。

    皇帝對蕭內官說道:“傳兵科裴給事中覲見。”

    “是,陛下。”

    很快,裴少津奉旨趕來覲見。

    那封除了皇帝誰也不能看的密件,就這樣“隨意”地遞到了裴少津跟前,可見皇帝的信任。

    裴少津記性好,讀信自然也快,待他讀完,皇帝問道:“裴愛卿讀完,可受啟示,有何感想?”有些說笑的語氣,想借伯淵這個兄長鞭策鞭策底下這個弟弟。

    誰知裴少津煞有介事地點頭,道:“信中這些事,確實是兄長能做出來的事……也唯有兄長才能做得來這樣的事。”風輕雲淡地對兄長大加誇讚。

    偏偏目光還格外真誠。

    兄弟之間的誇讚,一點都不像黃婆賣瓜,而是確有其事。

    皇帝一愣,他問這話,可不是讓裴少津誇讚自家大哥的。

    皇帝趕緊轉入正題,他怕少津繼續誇讚下去,道:“朕尋你過來,是想商議上回你說的,立船引而規範出海行商。”

    “聖上記少了,此舉雖是微臣所提,但微臣也說過,是兄長指引之下,才堪堪想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