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第 171 章

    朝廷廣招賢能才俊,卻不能容忍“妖孽”。

    若是一人之力便可敵過萬千之軍,豈能叫高位者不望而生畏?

    也許裴少淮藉著新式火器,在海戰中可以減少我方傷亡。可是一旦朝廷心生疑慮,戰火肆虐之下,只會造成更多的傷亡。

    再者說,大慶現有的火器也算得上先進,夠用了。

    楊時月將書案上餘留的幾張廢圖紙一併投入火盆中,寬慰說道:“瞧著雖是有些可惜,但官人這般做是對的,總要先保住自己,才能保住更多人。”她聽明白了丈夫話中的道理。

    自古以來,太平本是將軍定,不許將軍見太平,這樣的例子太多了。

    楊時月執小棍翻動紙灰,確認全數燃盡才起身,又把那封家書往裴少淮這邊推了推,道:“官人記得看一看二弟寫的信。”

    專程提了裴少津,意有所指,想來是信中提了要事。

    裴少淮隨即打開信封,找到了少津寫的信,字跡微瘦而顯骨力,如瀑水直落,自從少津入朝為官以後,筆鋒愈發外顯了。

    這便也說明,少津近況是順當的。

    信中用詞平易,宛如兄弟二人當面閒敘一般,先是告訴大哥家中事事順遂,段夫子身子無恙,讓裴少淮放心,無需掛念。

    又告訴裴少淮一件喜事,陸亦瑤已經帶了身子,小南小風很快就有弟弟或是妹妹了。

    全篇似乎都是家中瑣事,直到文末,才提了一句“……近來王御史又上言,奏請皇上清剿前朝餘孽,保大慶太平。無風不起浪,弟不知是否因兄長這陣風吹至閩地,才激起這重浪,望兄長謹慎行事為好”。

    隨後收筆。

    少津知曉兄長的本事,沒有贅言分析,而是簡要言之。

    前朝覆滅之後,大部退居九邊之北,分割成了韃靼各部。王御史所提的“餘孽”指的是流竄海外的那一部分人,與賊寇為伍,時常侵擾沿海百姓和過往商船,企圖復辟。

    這也是慶朝太-祖下令海禁的緣由之一。

    時過百餘年,海外這一部分“餘孽”早就不成氣候了,王御史卻這個時候提起“餘孽”,究竟是想趁著開海順勢清剿,還是有別的心機,尚不得而知。

    裴少淮讀完,重新摺好信紙,放回信封中,取其他人寫的信來讀。

    “官人畢竟身在京外,二弟所言也是有道理的。”楊時月說道。

    裴少淮若是一直在京為官,自然不怕汙衊,但外派數年,誰又能保證君臣之間不會生出嫌隙呢?

    “我省得事情輕重,你放心罷。”裴少淮望向妻子笑道,神色輕鬆。

    楊時月臉上憂色淡了許多,坐下倚靠在丈夫肩上,說道:“妾身既歡喜官人是個有本事有大義的,又時常擔憂官人太有本事。”

    “為了你和小南小風,我不會魯莽行事的。”

    初夏月將滿,星比燈更稀,夫妻間書房裡說些體己話,夜半才歸。

    …

    翌日,三位族長一同前來州衙回話,都答應了裴少淮提的要求。

    正如二十七公所言,雙安州里的壯年人們性子不孬,三位族長把話傳回族裡後,舉手報名者佔多——明明白白擺在眼前的好處,豈會不動心。

    隨後幾個夜裡,一艘艘貨船從雙安灣開往嘉禾嶼,停入了軍港裡,等待改造。

    這一回,他們可以大膽地撐起船桅、揚起船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