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第 156 章

    陳尚書問道:“一年當中,何時互市為宜?”

    這個問題中亦有玄機,裴少淮見弟弟動了動唇,特意退了半步,投以鼓勵的目光,讓少津上前應答。

    少津依舊緊張,聲音中帶有些不確定,說道:“下官以為,應是立秋以後,立冬以前……”

    看到大哥微點了點頭,他才大膽把推測說了出來,道:“過往數十年,北元各部常是秋後進犯,可見秋高馬肥,他們此時戰力最足。以‘市’換‘和’,當選此時為佳。”

    辯駁接近尾聲,裴少淮補充道:“若無強兵駐守邊關,叫韃虜望之生怯,捍衛我大慶安寧,則今日所言皆為妄想,無一可實現。”裴少淮向皇帝諫言道,“微臣贊同陳尚書所言,國庫充盈之時,理應豐邊關軍餉、增衛所火器、壯官兵士氣,若敢來搶,必叫他付出慘痛代價,如此才能讓韃虜不敢貿然來犯。”

    皇帝讚許頷首。

    陳尚書似乎仍有疑慮,他最後發問道:“裴給事中方才所言,聽之皆有道理,只是……大慶這幾年雖連年豐收,穀倉盈滿,如遇災年總有耗盡之時。若是寒冬連續十數年,乃至數十年,邊關將士所需軍餉、互市所需糧食,又從何而來?”

    糧倉滿,百姓安。

    一抔穀米,便是這個世道最大的真理。

    “開海。”裴少淮斬釘截鐵說道,“周易有陰陽之道,世間亦是如此,北疆長冬,則南洋長春,春生穀物,海商會將糧食源源不斷運回大慶。”

    他需要一個有力的證明,故以棉織造為例,說道:“陛下去歲準允推廣棉株種植,北直隸各府農戶在貧瘠坡地上廣種棉花,收成頗豐,估摸可產棉布數十萬匹……單單是棉布一項,這幾年足以撐起邊關互市。”

    他說的是北直隸農戶種棉,而非棉織造坊。

    裴少淮又承諾道:“微臣斗膽許諾,開海一事,五年之內可見成效。”是為了破局,也是為了鞭策自己。

    “世間之事相互牽扯難分,大慶之內,若是破了一處僵局,則處處可見光明,若是一處不破,則處處不立。微臣立志做成此事,若是不成,甘願受罰。”裴少淮慷慨言道。

    未等皇帝發聲,只見陳尚書緩步走過來,站於裴少淮身後,驀地作揖言道:“臣——附議!”

    隨後是王尚書、馬尚書……一眾老官員皆來到裴少淮身後,同聲言道:“臣附議。”

    裴少淮既然敢應下如此許諾,何不成人之美?不管是開海,或是邊防抵禦韃靼侵犯,區區五年算得了什麼?

    莫說是五年,便是十年,大慶也等得起。

    今日之辯,辯的雖是北疆防禦之事,論的是邊關互市,卻把“開海一事”辯得更加明瞭,裴少淮無需帶著擔憂南下,可以大膽施展才幹。

    看見御書房內諸位愛卿難得這般和氣,而非爭執不休,皇帝最是高興,他說道:“伯……裴愛卿能有如此志氣,朕甚是欣慰。”

    又道:“趁大家都在,不妨再議一議,朕應當賞些什麼為好?”難得無所顧慮賞賜伯淵,機不可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