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第 121 章

    又言道:“兩人耗去一月才堪堪得雲紋花布一匹,此機具用於織綢緞或還有利可圖,織棉布怕是不值當。”

    裴少淮抬頭望著這臺大花樓織機,大抵明白了它的運行之道——改變不同顏色經紗的位置,一段段織下來,最後在布匹上呈現紋案。

    心中暗暗感慨,此物出現於漢而盛行於唐,時隔千年,這樣樸素而聰慧的辦法通過不斷改進,仍在後世現代發揮著作用。後人只是改進了,而秉持著它最初的原理。

    這就是經久致用的智慧。

    若是為了更快織布,此機具確不合適,但若是為了傳承技藝——技巧和藝術——它又有不可言喻的價值。

    裴少淮說道:“確實太慢了些,不過世間既有求快,也不乏求美,娘子不如先留著,往後閒時還可繼續研究。”

    兩人繼續看其他機具。

    相比之下,腰機則顯得過於簡單,綁在腰上坐下來即可開始織布,但因機具張力不足,織出來的布往往鬆弛稀疏,只可作為下等布售賣。

    諸多弊端下,腰機卻是應用最廣的。無他,農家婦人既要下地務農,又要操勞一家老小,很難時時留在房內,若想織布掙些小錢,只能是找一樣便攜的機具,隨時隨地能坐下來就開始織布。

    如此一想,實在苦矣。

    排除大花樓織機和腰機以後,唯剩下臺式織機了,各地樣式多有不同,但原理都是一樣的。通過腳踩躡板,讓經紗上下交織,婦人坐在織機,用手左右穿梭緯紗,再用板打實,如此反覆。

    這樣織出來的素布更密更實。

    楊時月言道:“若想改良織布機具,當從臺式織布機入手……只是,妾身研究了好些時日,總覺得無從下手,一踩一穿一打,一步步都是按部就班的,再反覆如此。”

    未能找到關鍵,楊時月臉上帶些苦惱,她一邊說一邊坐下,開始踩躡板穿梭織布,想再試一試。

    裴少淮心中其實早有打算,只不過見妻子如此認真對待,反覺得不好直接說出來了,如此怕是會澆滅妻子的興頭,也抹去了她這段時日的努力。

    他想了想,決定稍作引導,遂言道:“娘子不若這般想,既是為了更快織布,自然要找出最耽誤時候的工序,若是這道工序縮短了,織布自然也就快了。”頓了頓,又補了一句,“若是最耽誤的工序能像最省時的工序一樣,一踩一提即可完成,織布可快數倍不止。”

    “最耽誤的,最省時的……”楊時月一邊操作,一邊喃喃道,反覆幾遍之後,她恍然注意到關鍵,喜言道,“經紗纏在綜片上,上下交織最是省時,木梭左右穿梭緯紗,兩手交替,最是費時,所以……妾身要仔細研究如何穿梭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