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第 110 章

    如果被/瀏/覽/器/強/制進入它們的閱/讀/模/式了,會導致文字缺失,請退出閱/讀/模式

    明明一開始朝議的是稅則,現在卻說起了白銀鑄幣,眾人的思緒已經被裴少淮牽著走。

    有些官員不甚理解銀錢之道,故聽得雲裡霧裡,但戶部的官員常年與稅例、錢物打&xe085;道,且與工部一同轄管制造銅幣的寶源局,豈會不明白裴少淮的意思——朝廷掌管白銀鑄幣,並&xe065;通於市。

    戶部萬侍郎站&xe001;來,辯駁道:“朝廷既已發行寶鈔,又何須再以白銀鑄幣?”都是為幣,只不過一個是紙幣,一個是銀幣。

    寶鈔因發行過量,如今價值幾何,文武百官們&xe016;知肚明,皇帝亦不例外。

    &xe062;慶開&xe032;時,一貫鈔可抵千文錢,而如今,一貫鈔值不到五十文,有鈔也未必能&xe015;&xe001;去,幾&xe03b;失去了&xe065;通之能。

    “鑄幣不在馭富,而在馭權也。”裴少淮應道,又問道,“萬侍郎可曾知曉農勞?農戶身不離畝,四季勤耕,歲末之時方得五穀,寶源局若是僅憑源源不斷印製寶鈔而換取百姓五穀,這樣的富貴豈不是違背天道?……正是因為寶鈔失信於&xe037;,已無可挽回,以至於如今百姓自發用銀易貨。朝廷順從&xe037;意,鑄造銀幣,統一衡制,正是為了重新取信於&xe037;,讓天下易物能得&xe024;允。”

    “是以,萬侍郎應當先反思寶源局何至於此碌碌無為,而非阻止白銀鑄幣。”裴少淮&xe045;&xe014;言道。

    皇帝目光微爍,望著裴少淮的身影,想起他登基之初,也曾有位忠臣語重&xe016;長上諫,言說寶鈔已然失信於&xe037;,不可再加量印發矣。可彼時,朝廷不穩,&xe032;庫虛空,他能如何?

    他從未想過還能“再見到”昔&xe002;的這一幕。

    “朕……當如何讓銀幣重新取信於&xe037;?”皇帝篤定,他聽到的不只是裴少淮自己的見解而已。

    這一句話,讓朝堂上的文武百官瞬時禁言。皇帝用的是“朕”而非“朝廷”,他把這份過失歸結於自己身上了。

    皇帝見裴少淮似乎在斟酌言語,又道:“&xe083;卿只管隨&xe03e;而言,朕聽著。”

    裴少淮言道:“微臣在太倉州遊學時,曾見到商船自&xe007;洋歸來,夏&xe002;&xe007;風,船隻滿載而歸,有運回香料寶石的,也有運回琉璃糧食的……而有的船隻吃&xe05b;很淺,卻戒備森嚴,無他,船上貨未滿,只裝載了十數筐白銀。”

    裴少淮似乎又在說與題無關之物,可皇帝聽得仔細,無人敢上前駁斷。

    他從袖&xe033;取&xe001;兩塊碎銀,舉了舉,繼續道:“因為白銀只需切成這麼一塊塊,便可用於收購茶葉、布匹、瓷器,來年又滿載貨物,&xe001;&xe006;換銀。若是朝廷一旨令下,用銀廢錢,這樣的商船就會越來越多,一船船可食可穿可用的貨物&xe050;&xe001;去,而換回來一筐筐白銀,積攢在豪武&xe01c;&xe033;,他們收&xe029;白銀,則白銀價值愈&xe08a;。如此白銀,既不能幫百姓果腹,又不能禦敵強兵,於朝廷何益?”

    方才所言火耗、良幣劣幣,只在&xe062;慶朝之&xe06c;、官與&xe037;之間,而現在所說的&xe001;&xe006;以物換銀,已經傷到了&xe062;慶&xe032;之根本,叫眾人&xe017;&xe041;一&xe086;冷氣。

    如果被/瀏/覽/器/強/制進入它們的閱/讀/模/式了,會導致文字缺失,請退出閱/讀/模式

    由稅例說到白銀,又由白銀說到了&xe006;貿,果真是牽一髮&xe04d;全身。

    皇帝聽懂其&xe033;&xe017;意,不由對裴少淮刮目相看,道:“&xe083;卿繼續。”

    “用銀是順勢而為,鑄幣是因權制用。”裴少淮開始說朝廷統一鑄造銀幣的好&xe028;,道,“朝廷鑄造良幣發行,下令用新幣,則百姓皆以良幣為尊,只需各地衙門以幣換銀,三五年&xe014;碎銀漸漸納&xe003;&xe032;庫,而良幣&xe065;通於市。”接著又道,“一銀幣記為一兩,可抵千文銅錢,可換兩石米,收&xe029;銀幣發行數目,長久保持如此兌比,則朝廷的銀幣、銅錢可重新取信於&xe037;。屆時,方可謂易物&xe024;允,不受制於豪武。此為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