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第 92 章

    裴少淮離開後,母女說起體己話,林氏摸了摸英姐兒的肚子,問道:“小傢伙在裡頭開始不消停了罷?”

    英姐兒點點頭,慈愛說道:“每日天一亮,到了時辰,我想多困一會兒,小傢伙便蹬我,催我快去吃早膳……”

    ……

    春闈考完,城裡各個會館、客棧、茶樓,也跟著熱鬧起來。

    各州縣的會館裡,同鄉一聚,邀請同鄉京官、各地名流和望族,詩會文會層出不窮。各地學子長途跋涉來到京都城,並非單單為春闈而來,畢竟春闈十不取一,還要看些運氣成分,他們還為了結交名士。

    京城帖子滿天飛。

    若能入了哪位大官哪門大戶的眼,在京中衙門得一份體面的實缺,也是極好的。

    於是乎,短短數日京都城裡便出了好幾本詩集。

    崇文文社和古井文社在十里客棧吵了起來,兩個文社相約後日在十里客棧比試一場,一個是南直隸的文社,一個是北直隸的文社,這番比試深有意味,傳得沸沸揚揚。

    隔日,裴少淮收到了古井文社的邀請帖,請他代古井文社上場比試,裴少淮回書一封,寫道“身子有恙”,拒了。

    早些年,朝廷修建華夏帝王廟,“琪樹明霞五鳳樓,夷門自古帝王州”,聖上又屢屢在汴京大禮祭天,便是為了激發天下百姓一統華夏之情。

    士子為百姓之首,官員之後備,這個時候做南北之分、高低之比,顯然不合時宜。少淮心想,興許再過些年頭,會試就該劃分南、北、中捲了。

    同往年一樣,京都城裡又颳起了押注會元的風氣,南北直隸、各布政司的鄉試解元,還有各文社的才子,成了押注的最佳人選。裴少淮雖是北直隸解元,但這幾年南下游學,又極少參加文會、刊印文稿,除了與他相熟的,鮮有人知曉裴少淮實際的才華,關注他的人不多。

    以至於南直隸解元崔正已的名聲穩穩壓了裴少淮一頭。

    相比之下,“北客”的名聲就大多了。

    南北學子通過《崇文文卷》,大多讀過北客的文章,猜想北客是一位備考春闈的學子。北客最善寫策問文章,各類時事皆有自己的獨到見解,眾人以為,北客必定能在此次春闈中大展身手。

    只可惜他們不知北客真實身份,無法押注北客。

    ……

    ……

    城裡越是沸沸揚揚,愈顯得貢院裡安安靜靜,唯聞翻卷批閱和考官相互商討的聲音。

    作為殿試前最高規格的考試,考官亦顯得尤為不凡。

    且不論主考官沈閣老,單是那管些“雜事”“小事”的簾內、簾外官,個個都是有身份的——巡綽官頭是三四品武將,謄錄官和對讀官是從北直隸各府臨時抽調的知縣,受卷官是同知。

    十八房同考官則是京官,超過一半是翰林院的編修,個個都有進士功名,更不乏曾經的狀元探花郎。

    禮部遴選考官時,以“居官清慎者”為標準。

    換作後世的職務——有幾個市長字寫得不錯,為官清正,把他們抽過來抄抄卷子、對讀卷子,而副市長級別太低,大事輪不到他們,只能負責分發卷子和收取卷子。

    一份份卷子用硃筆抄完,又對讀完,謄錄官和對讀官寫上“某某謄錄(對讀)無誤”,才能送到十八房考官手裡。

    十八房同考官個個都是滿腹經綸的,所以很難會見到他們舉著卷子起身,高呼“驚為天人”之類。

    他們只會認真評卷,仔細甄別每份卷子的優劣——畢竟是舉子們寫的文章,必定皆有可取之處,而優劣高低在於細微處和文章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