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第 91 章

    二月十二日,會試的第四天,第二場考試開始。

    第一場的五篇制藝文章最重要,故學子們多將精力付諸於第一場考試,字字雕磨,等到第二場開考的時候,過半的學子已經出現疲態。

    裴少淮每日早睡,精神狀態尚可,但因號舍狹窄無法平躺安睡,他只覺得渾身酸疲,關節處磨得生疼。

    研磨硯臺之餘,第二場考試的題牌公佈。

    第二場要考“論”一道,三百餘字,誥詔表內科一道,還有判詞五道,今年外加算學題目一道,攏共八道題。莫看題量最多,實則第二場是三場當中難度最小的。

    裴少淮最是關注算學題,順眼望去,只見題牌上寫著:“述勾股之數理,例舉其廣用。”意思是闡述勾股的算法、原理,再列舉它的用途。

    難度適中,且是半開放式試題,給了考生們施展的餘地,並沒有專門為難考生。

    裴少淮心想,果然是久經朝堂官場的閣老,出題鬆弛有度,既達到了專程考算學題的目的,又不留讓人詬病的把柄。試想,沈閣老若是出了一道極難的算學題,過於生僻,能解答者寥寥無幾,不免會遭到敵派諫言彈劾,說他營私舞弊,故意出生僻題目。

    沈閣老考算學題,只是為了告誡天下學子分餘力學算科,而非為難他們。

    裴少淮曾編過算學書稿,簡述數理對他而言不難,例舉時,他寫道:“……勾股望測,以重表可兼測無遠之高、無高之遠……”隨後列舉了勾股定理在水利興修、用兵攻城、城池土木中的應用。

    隨後是誥詔表一題,考察考生文體格式和文字運用,最為避諱寫錯格式開頭、用錯字詞,謄寫時又要注意“臣”字比“君”、“聖”字小一號,但有疏漏者,不論文章優劣,直接落卷。

    會試的“誥詔表”題比鄉試更難了一層,往往會指定某一場景讓考生撰文,某個朝代某位名臣如何如何,請依此寫公文一篇。譬如今年的“誥”題為“擬唐以張九齡為中書令誥”,考的是唐誥。

    不僅要求四六對偶、文辭典雅,還要貼合古今事理,不得生搬硬套。

    意味著考生不僅要熟識各朝各代的文書格式,還要通曉歷史背景、明君名臣性情,才能將自己套入其中,寫出貼合題意的文書。

    這樣的公文可比後世的難太多。

    裴少淮專程練習過此道,亦知曉唐張九齡之功,遂沉思半刻,已有了腹稿,在稿紙上寫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原任中書侍郎張九齡,肩大任而不撓,握御戍穩勝算,任人唯賢,薦才有功……賜中書令一職,嫡子嫡孫奉祀生員貳名……”

    用詞不在於華麗,而在於準確雅正。

    此題只需不出差池,鮮有考官會計較其優劣,便也就是說,不求極致只求無錯。

    裴少淮筆力功底醇厚,寫出來的誥文自然也不會差。

    論、誥、算三題已經完成,第二場還剩下五道判詞題,天色將暗,裴少淮決定明日再做這幾道題。

    看到陰雨不停,裴少淮每日都會將乾糧架在炭爐上烘一烘,等摸起來乾硬無水後,再裝回袋中繫好,至於其他易潮易黴的吃食,他就沒有辦法了。

    入夜時候,周遭有人架起爐子做飯,有香氣傳來。只可惜,不管是前世還是今生,裴少淮都不善於廚道,於是打一開始就決定只帶乾糧肉脯乾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