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7章 回城嘍

    “幼,城裡人!”

    “日頭照光腚啦,還不起?”

    一個聲音傳到閻解曠的耳朵裡面,讓閻解曠立刻翻身坐起來,慌里慌張穿衣裳。

    門口站著的,是一個咧著黃牙三十多歲的漢子。

    這人是閻解曠一開始插隊進來,生產隊裡安排給他的師傅,交給他幹活的。

    說實話,這事情誰都不願意幹——帶著這麼一個累贅,幹活幹不好,淨是耽誤掙工分。

    少掙了工分,下一年的糧食就分的少,那就得少吃飯。

    本來都吃不飽,全靠了地瓜和窩頭,可想而知,這個漢子對閻解曠是什麼態度。

    當然了,這種情況也就持續了一段時間,這個漢子就把閻解曠急忙給踹出師門,自己趕忙掙工分去了。

    真不是人家自私,關係到下一年吃飯多少,手裡寬裕不寬裕,容不得馬虎大意。

    不過,就算是這樣,其實還是有一點情況。

    那就是閻解曠等下鄉插隊的城市青年,太沒用了,幹活比不上土生土長、吃苦耐勞的莊稼把式。

    因此他們都是飽受譏笑。

    而且,下鄉插隊的城市青年,幹活勞動不好,起不到多少作用。

    第一年國家給幾百斤糧食補助之後,剩下的每一年,這些插隊的人都是和農村的漢子們是搶奪糧食份額的潛在競爭關係。

    農村的田地就這麼多,耕作方式、傳統農業的精耕細作已經到了產出極限,在這種情況下,糧食沒變多,農村人卻隨著人口增加、知青插隊,分出去的工分越來越多。

    這就是為什麼拼命出力、賺工分,到後來卻變成大傢伙一起吃不起飯,一起捱餓的緣故。

    人多了,地裡產出到了極限,賺工分的確有意義,但是壯勞力的工分在不斷貶值,越來越難以吃飽飯。

    農村漢子們思考出來這個道理的,不是很多。

    但是他們看得到,下鄉知青到來之後,這群“外人”、“不會幹活的城裡人”“嬌貴沒用的人”分走了村裡糧食份額。

    所以,出於最樸素的“他來搶我吃的”這種觀念,有些鄉村的村民,敵視排斥知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