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心金碧年深 作品

第一百四十六章 在一旁的謝玉海露出尷尬的表情,

    再後來南朝丹元真人陸靜修遊歷天下,獲傳此書,將其編入《三洞經書》這部《道藏》的前身,而陸靜修乃是三茅真宗也就是北派茅山上清宗的第七代宗主,他的徒孫就是在茅山得道立宗的山中宰相陶弘景。

    所以康王向老道索要這本經書,基本相當於要挖茅山宗的根——南北茅山其實也有矛盾的,只不過彼此假裝看不見而已。

    對於老道的憤怒,康王只是哼了一聲:“你要《三昧真火》,有什麼差別嗎?”

    魚眼道士被謝玉海懟了一下,滿臉通紅,一聲都沒吭,又閉上眼坐著去了,他身邊的道士卻沒在意,而是接了棒,對著康王怒目而視:“《三昧真火》乃是我道門真法……”

    康王也不在乎他是誰,也不等他說完:“怎地?於爾等有緣嗎?看來你們祖師這佛禮的不錯啊。”

    這話就純屬埋汰人,佛道相爭,互相都潑過髒水,不要說誰家的祖師,就是神仙都給換過身份,還各自出過講述生平的自說本經,每個佛、菩薩、羅漢,但凡有個名就有。

    而在這事兒上道士處於下風,他們編經書沒有和尚編的快,所以只有位階高,知名度高的著名神仙有本經,各位祖師只有本門記載的列傳。

    列傳屬於史書,自然就沒有人家和尚那經書印的多,這就導致了很多愚夫都以為道教祖師後來都去當菩薩了,沒見那天庭的門將都成了我佛的四大天王了麼……

    決明子仍然黑著臉不說話,康王懟他徒弟,在他眼裡這是自降身價了,可這是人家的地盤,他卻不能隨便表態——這事兒其實不是沒有商量的餘地,漫天要價落地還錢麼,褒貶相爭的才是買家兒。

    他要是隨便表態,事態一定,就沒得商量了不是。

    只不過康王這話實在杵肺管子,這些公桉根本沒頭沒尾,但是現在自媒體發達,什麼話都有人說,這也不是什麼秘密了,就是在宣傳上沒整過人家有些丟臉唄,可是當面說,這不是扒麵皮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