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離不失眠 作品

第四百一十二章成為辛贊後,辛棄疾氣吞萬里壯志酬(三十九)

三十九

後世人皆言辛棄疾生不逢時何其悲哀,那她就為辛棄疾打造能一展抱負的時勢。

都說南宋和世道撐不起似辛棄疾和岳飛這樣的風骨,那她就讓這世道的骨頭硬一硬。

她的孫兒,不該是醉酒後點一盞燭火輕撫寶劍做一場熱血又悲涼的夢。

她的孫兒該是意氣風發鮮衣怒馬的少年將軍,不該是可憐白髮生的垂暮老人。

“我還活著,他就應該天高任鳥飛。”

“我若死了,他也可以是御駕親征一統天下的少年帝王。”

她要助辛棄疾坐實了那句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頂乾坤。

“當然,若是他死了,那也是死在他夢裡的戰場上,又有什麼可遺憾呢。”

若是有的選,辛棄疾一定不會選擇本來鬱郁不得志的漫長一生。

一個收復河山的夢,做了幾十年。

到白髮蒼蒼,朝堂有詔,他依然願意奔赴沙場。

“嶽將軍,棄疾的一生,該由他自己選擇。”

“就如嶽將軍,明知在戰場上刀劍無眼,馬革裹屍是常態,還是會選擇在戰場上的驚險熱血保家衛國。”

“棄疾有不遜色於嶽將軍的志向和追求。”

“我會是棄疾的依靠,不會是桎梏他的牢籠。”

“倘若我親手摺斷了棄疾的翅膀,那我來此的意義就蕩然無存。”

“少年將軍的劍就應該在戰場上鋒芒畢露,要不然稱什麼少年將軍。”

岳飛斂眉沉思,半晌,苦笑一聲“年紀越大,越瞻前顧後,倒失了盛年時的一腔英雄豪氣。”

“讓先生見笑了。”

蓀歌搖搖頭,遞給了岳飛一杯茶“將軍此言差矣。”

“將軍的英雄豪氣從未因這十數年的折服失了銳利,更沒有因年紀的增長而消失,反而是越發的厚重有力。”

“將軍憂心棄疾的安危,不是瞻前顧後,而是下意識的將數十萬人的性命前途,漢家江山的未來,記掛在心中。”

“這本就是常人無法擁有的豪情。”

“能得將軍相助,是我一生之幸。”

“棄疾能得將軍記掛,也是棄疾的福分。”

“不管將軍相信與否,在我心中,將軍一直都是當之無愧的英雄豪傑。”

這才是岳飛啊。

岳飛將杯中的茶一飲而盡,窗外是凜冽呼嘯的風雪,窗內卻是如火的豪情。

有的人,活了一輩子,一輩子都是英雄。

不論生命的長短,只要在世一日,就會堅守自我問心無愧一日。

岳飛如此,辛棄疾如此。

歷史上的岳飛若是逃過了風波亭的生死,必然能與南歸渴求收復失地的辛棄疾成忘年交。

因她的存在,忘年交成了叔侄。

倒也算是另一個意義上的圓滿。

“聽先生一席話,好比酣暢淋漓的飲了一碗酒,熱血沸騰,恨不得現在就披甲上陣。”

“當然,若是能飲著先生親釀的酒再聽那番話,更好。”

蓀歌沒好氣的白了岳飛一眼,順手續上了茶“一把年紀,有茶喝就不錯了。”

“當然,徹底收復失地一統華夏疆土那日,我這個老頭子要是還活著,那拼著這條命也得陪你痛飲一次。”

“倘若我這個老頭子,熬不到那個時候,還得拜託嶽將軍於我墳前敬我美酒告我在天之靈。”

“不過,就算沒有我,只要那一天到來,將軍也不會缺共飲之人。”

“這是無數有志之士的共同夙願。”岳飛也沒有矯情的說什麼長命百歲的吉祥語。

能無病無痛的活到六七十歲數,就已經讓很多人求而不得了。

“定不會忘記告訴你。”

岳飛端起茶杯,輕輕一碰。

翌日。

風雪停。

轟轟烈烈收復中原的戰爭號角吹響了。

蓀歌坐鎮大營,彙總各方消息,一道道命令出自她手。

正如她所預料的一般,金廷和南宋都顧不得搭理她的起義軍。

不是沒人高瞻遠矚的提出先一致對外,可完顏亮是被仇恨和屈辱衝昏了頭腦,南宋的宗室子弟則是被權勢皇位迷了眼,都是卯足了勁要先將皇位捏在手中。

頗有幾分攘外必先安內的固執。

這樣的形勢正好方便了蓀歌的起義軍。

不缺糧草,不缺甲冑,又得淪喪地的民心,起義軍一路勢如破竹高歌猛進。

不斷傳回的好消息,甚至能驅散冬日的瑟瑟寒冷。

淪喪地的百姓都在期盼著新日子的到來,不需要再受金人的繁重賦稅差役,不需要毫無尊嚴和保障的被肆意屠戮。

這一場收復之戰,速度快的令蓀歌乍舌。

長江以北,原屬於北宋的絕大多數國土已經盡數收復。

除夕夜。

人聲鼎沸,爆竹聲聲,家家戶戶點起了燈,用燭光爆竹煙火辭去數十年的屈辱,驅散過往的陰霾,迎接新年的曙光。

紅紙喜慶地張貼在門前,門框上貼著年畫,防止邪靈入侵。這對身處淪喪地,被南宋朝廷拋棄,被金人奴役的百姓來說,意義非凡。

是新年,又不僅僅是新年。

新年一到,他們也能挺起腰桿子堂堂正正做人。

那些城牆上的坑坑窪窪,如同歲月的痕跡,訴說著歷史的滄桑。而那些乾涸的血跡,更像是為之抗爭和為之犧牲的義士留下的勳章,見證著他們的英勇和無畏,見證著這個偉大民族的精神。

他們的反抗和不屈服,猶如曙光到來前的明燈,照亮了黑暗的夜空。

新一年。

蓀歌稱帝了。

國號,仍為宋。

她的宋,絕不是將燕雲十六州拱手讓之,先後被遼金侵犯的北宋。

她的宋,絕不是蒙受奇恥大辱不思自強偏安一隅,被暖風歌舞酥了骨頭的南宋。

王朝可以更迭。

但取代她王朝的人,也絕不是史書上黑暗血腥造成華夏民族浩劫的那個時期。

南宋臨安的宗室子弟們慌神了。

那他們爭來爭去誰也不服氣誰的江山,算什麼?

他們還想著派遣使者招安起義軍,壯大自身實力。

可如今使者還沒有派出去,他們不太能看上眼的起義軍建國了。

那個國號真的不是在嘲諷他們趙宋的皇族子弟嗎?

韋太后和吳皇后,也傻眼了。

鬧來鬧去,她們也不是正統了?

但凡換個國號,都不至於這麼讓人難以接受。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