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離不失眠 作品

第七十三章成為李月圓後,我和李白雙雙頂流了(二十七)

    同樣的,李白最能拿得出手的便是詩詞大賦。

    卑躬屈膝的悔過,李白並不願意。

    可在許氏掰開揉碎的勸說下,那篇即將席捲整個安州茶樓酒肆的《上安州李長史書》還是出爐了。

    “白,嶔崎歷落可笑人也。”

    “昨遇故人,飲以狂藥,一酌一笑,陶然樂酣。”

    ……

    “一忤容色,終身厚顏,敢昧負荊,請罪門下。儻免以訓責,恤其愚蒙,如能伏劍結纓,謝君侯之德。”

    一封言辭懇切的悔過書,遞到了李京之手中,徹底免去了牢獄之災,仗責之刑。

    李白向許氏道謝,以為這件事情告一段落。

    但,這封出自李白之手難得的謙卑恭遜的書信,成為了安州津津樂道的笑話。

    拿到李白悔過書的李京之,宴席上公然拋出來,佐酒取樂,一傳十十傳百,茶樓酒肆食肆,甚至街邊不識字的小販都能吟誦幾句。

    在好事者的刻意解讀下,李白二字成了窩囊無禮,白日做夢的代名詞。

    李白啞然,束手無策,閉門謝客。

    他沒料到,那封言辭懇切的悔過書竟成了一把傷他最深的刀。

    巴蜀的少年天才

    司馬承禎口中的仙風道骨

    江南的詩道才子

    如今,安州城的笑話。

    旁人的嬉笑怒罵,風言風語,於他而言不過是過耳清風。

    但,安州人皆知,這個卑躬屈膝的李太白有一個胞弟,明月公子。

    因他,他的阿月也被波及。

    那句金玉其外,敗絮其中著實讓人痛心。

    官場之上,他無權插手。

    文人墨客間,亦無人聽他解釋。

    這安州,就好似一個巨大的囚籠,想將他渾身的傲骨盡數折斷,將他的靈氣一點點打散。

    李白第一次體會到有口難辯。

    他的才華,原來並不是萬能的。

    先是干謁未果,後又淪為笑話。

    李白嗤笑一聲,心中暗暗感嘆,幸虧當日他義正嚴辭拒絕了許氏,否則今日被牽連之人又會多一人,他欠的債也多一分。

    無奈,懊惱,甚至有些喪氣的李白帶著簡單的行李離開安州城,隱居白兆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