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十八 作品

第92章 第九十二章

    “等到了揚州,各自行事。九弟自去打探養殖珍珠的情況,我等就多逛一逛,將街頭巷尾的世情都給記錄下來。”

    武拂衣說著大概行程安排,這次南下沒有亟待完成的具體事件,主旨就是瞧一瞧市井百態。“隨後,慕名拜訪幾個人。”

    去拜訪誰?

    首先點名黃履莊。

    若問他有何奇異之處,先列舉一串名詞:木輪自行車、千里鏡、溼度計、溫度計、器械狗……

    這些全都是黃履莊發明製作的。

    不錯,不是來自西洋,而是土生土長的揚州人發明製作。

    武拂衣準備出京考察前,去理學院找幾位老師聊了聊。

    所謂人以類聚,問問他們有沒有認識民間奇人精通數理格物。

    數學大家梅文鼎給推薦瞭如此一位實操派奇才黃履莊,他在揚州親眼見過那些設計發明。

    黃履莊年幼喪父,初時靠著親戚接濟度日,後來依靠以售賣自制的新奇物品賺取生活費與私塾學費。

    早在順治年間,他在孩童時期就做出了機關木人偶。雖然後來沒能考取功名,但對於數理格物的研究自成一派。一些發明事蹟也被記錄在《虞初新志》中,但因為不喜應酬往來,他並沒有名聲大噪。

    前年,即康熙四十二年,皇家理學院成立。

    梅文鼎寫信給黃履莊,邀請他北上來京城,以其水平足以勝任教師,卻被婉拒了。

    黃履莊回信,他年紀大了,已經年近五十。

    腿腳不利索,懶得動彈,更不提從來沒去過北邊,怕是適應不了新環境。

    這些都是藉口。

    論年紀大,梅文鼎都七十多歲了,但也沒有強行規勸。

    人與人不同。

    梅文鼎與皇上的重臣李光地交好,雖然人不在官場,卻能適應這番複雜環境。

    黃履莊卻不一定能應對京城的人際關係。這地方一塊招牌砸下來,壓死的五個人裡面有一個就是做官的。

    真才實學與出人頭地是兩回事。

    武拂衣卻打定主意要見一見這位奇人。

    不全是因為理學院的推薦名單,也是因為她拜讀過了黃履莊的書《奇器目略》。

    去黑市買書那一次,不只是買了《金瓶梅》,也買了一些頗有意趣的書。

    《奇器目略》正是黃履莊所寫,主要記錄了半生髮明。

    不知情的讀了會當做是天方夜譚,誰又能想到裡面的東西極有可能都能找到對應實物。

    這樣的人物,怎麼可能過揚州而不訪。

    三月末,揚州風暖。

    桃花開了,人面卻不知何處去。

    根據地址尋去,真是不巧,黃履莊在二月就離開了揚州。

    聽留守的小廝說,他家老爺往湖南去訪友,最快也要來年才會歸家。

    武拂衣撲了一個空,可也確定了一件事。

    黃老年近半百,身體健朗,時不時就出遠門訪友。

    他回絕理學院教師一職的邀請,是不耐規矩束縛,也不喜歡與達官顯貴打交道。

    主人不在,想要一睹他的發明創造只能通過迂迴之法。

    這就去找了同住揚州城的黃履莊表兄,戴榕保管著部分發明器物幫著售賣。

    像是木輪自行車,這樣的大件需要訂購,暫時缺貨。

    武拂衣購入了千里鏡、驗燥溼器、驗冷熱器等等小物件。

    正如《奇器目略》的記載,這些物品非常實用而非徒有外表。檢驗溼度、溫度的器物能直接運用到珍珠養殖的水體環境監測中。

    “這樣才對。”

    胤禛一一試用了這些器物,不掩喜悅。

    “爺就說大清豈能落後於歐羅巴,這些奇巧之物是能更甚對方一籌。”

    武拂衣沒讓胤禛嘚瑟,一盆冷水潑過去。

    “民間再多奇人又何如。官府不會用也不去用,只能讓這些技術成為了一段流言傳聞。”

    ”以前是,但今後不同。“

    胤禛放下溼度計,下意識環視一圈,壓低了聲音道。

    “八旗大姓權貴、南方文人之中有頭有臉多的,多是有派系立場,或支持太子或另有心思。鬥爭可以是大換血,也可以是培植起一個新黨。汗阿瑪開設理學院就是為此培養新黨做準備。“

    胤禛揣摩著康熙的意思。

    太子也好,胤禩也好,大阿哥也好,就讓他們與支持他們的勢力之間相互鬥爭。

    康熙在這一過程中,將理學院出身的學子散於各地官場。假以時日,匯流成海,新黨出世。

    “只是,這樣的佈局少則十年,多則更久才能成形。”

    胤禛不擔憂康熙的決心與意志,但憂慮老父親的身體能否撐得住?誰叫皇太極與順治都不算長命。

    武拂衣品出了弦外之音。

    理學院出身的新黨,應是康熙希望繼任者能夠知人善用。太子顯然不符合這一條件,那麼皇子之中誰最合適呢?

    想到正確答案,她不免背脊發寒。明君,這種工作,真不是人乾的活。

    哪怕她再有覺悟,但也希望倒黴日子晚些來。此刻不能更虔誠地祈禱,“但願佛祖保佑,皇上身體健康,長命百歲。”

    胤禛其實也在默默祈禱康熙能好好活著。儘管他與老鬼為康熙虔誠祈禱的起因都不夠心思純善,但聖人論跡不論心。

    唯獨怕一點,這輩子兩人自打靈魂互換後就與佛無緣了,佛祖單方面屏蔽了他們的祈願。

    有些擔憂,想也沒用。

    尋奇人不遇,考察工作還是要繼續。

    這就包了一艘船,沿著長江而行。

    李白詩中寫“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考察隊的路線剛剛好反向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