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十八 作品

第81章 第八十一章

    真相往往藏在真假參半的話語裡。

    適才,胤禎主動提到蒲松齡,那還真就是刺激他力爭上游的原因。

    爭一爭上游,不一定要誰在朝中有實權,也可以是誰能問鼎大清第一通俗小說作家的寶座。

    “好了,你可以去睡了。今天歇在這裡,別來回折騰浪費時間,明天一起入宮。”

    武拂衣沒有把話徹底挑明,話到此處剛剛好了。

    “說起來,書雖好也要慢慢看。故事內容太刺激,一下子閱太多的話,怕是心臟吃不消。你覺得呢?”

    “啊?”

    胤禎正在發愣,沒想到四哥沒再深究到底。緊接著被提了一個問題,四哥後面的這些話什麼意思?

    很快,反應過來。

    胤禎懂了,此去亂葬崗的原因不能對康熙全部直說。說去搞科學實驗是實踐精神,但說去獲得志怪小說靈感就很離譜。

    哪怕要坦白寫書,也要徐徐圖之,不能一股腦全交代了,免得刺激康熙大發雷霆。

    “四哥,我明白的。”

    胤禎保證,“將來向汗阿瑪推薦這些書籍,是要慢慢來。”

    “行了,先把天亮後的一關給過了。”

    武拂衣對於胤禎是否向康熙坦白寫作一事沒給具體表態。這還得找契機,此前就當做不知道十四的大作家身份。

    兩個時辰很快就過去。

    寅卯相交,天色矇矇亮。

    再過一會早朝就要開始。

    武拂衣得到過康熙的明旨不必去上朝,所以準備帶著十四與兩個孩子去乾清宮候著,等康熙下朝就向他解釋情況。

    與順天府府尹錢晉錫達成了默契。

    雍郡王不對呂家人喊打喊殺,錢晉錫也給雍郡王一些面子。

    錢大人表示在朝會後向皇上說明亂葬崗之事,不在朝堂上議論,只在南書房單獨向皇上陳述案情。不言而喻,這兩者的區別可大了。

    此刻,四爺府內幾人稍微吃點東西也要出發。

    不能讓康熙等,即是請罪就要有態度,必須在朝會結束的辰時之前到位。

    正在早餐時間,蘇培盛來送消息。

    從城外北郊莊子送來的一封信。傳信人說武側福晉表示四爺昨夜臨走有公文忘記帶走了,宵禁結束立刻叫人給捎來。

    武拂衣昨夜趕往城內順天府,離開前與胤禛說不了幾句話,也根本不可能留有公文。

    當時,胤禛爭分奪秒講了錢晉錫為官的態度。

    然後兩人達成一致,不論是什麼導致亂葬崗事件發生,康熙交代時都要抓住一個核心詞「實話實說」。

    眼下,加急送來的書信又會是什麼?

    由於宵禁限制,尚且來不及將府中事告訴胤禛。

    他仍舊不知十四等人搞事的具體前因後果,又能做出什麼判斷?

    打開信件,開頭寫了一個「三」,然後就是一堆古文摘抄。

    分別是宋朝校正醫書局的文章,《宋史》片段、《夢溪筆談》、《洗冤集錄》、《三國志·華佗傳》等等片段。

    僅僅兩個時辰,胤禛摘錄了不同書籍的諸多片段,但沒有一句別的話。

    他非常謹慎,哪怕這封信不慎落到了旁人之手,也絕不會看出此信有任何傾向性觀點。

    此信何解?

    洋洋灑灑寫了很多,乍一看怎麼沒頭沒尾,且沒有任何分析批註。

    武拂衣若有所思,很快淺淺笑了。

    又迅速收斂笑意,將信上所有內容速記下來。將信藏於書房暗格,就抓緊時間入宮了。

    乾清宮外。

    武拂衣帶著十四與兩個孩子到了,胤祺也帶著弘昇來了,都是等著向康熙請罪。還有保泰與李衛都是候在宮外,隨時等待傳召。

    幾人耐性等待著,只是等啊等就不見皇上來。

    辰時已過多時,通常早朝應該結束了,今天卻比平日晚了好久。

    難道朝會上出了什麼變故?

    又等了一會,沒等到康熙下朝,反而梁九功親自來了。“傳皇上口諭,著雍郡王立刻往乾清門外走一趟。”

    發生了什麼事?

    朝會竟然延遲了,還讓雍郡王去早朝上走一趟。聯繫到昨夜發生的事情,在場的誰都知道情況不妙。

    “梁總管……”

    胤祺眉頭緊蹙,正欲問一問梁九功乾清門外的早朝情況。

    “五貝勒,您別為難奴才。”

    梁九功可不能等胤祺把話說完了,要是聽到令他難以回答的問題豈不是麻煩。“皇上只傳召了雍郡王。”

    “五弟,你與十四弟、孩子們在此靜候。”

    武拂衣沒讓胤祺再追問,讀了胤禛的急信,她已經對朝會的變故心有準備。

    況且梁九功能在康熙身邊服侍,本不是多嘴的性格。哪怕要給提示,也不會當著一群人的面前說清楚。

    她抬腳就走,“有勞梁總管了通傳。”

    一前一後,這與梁九功朝著御門聽政的方向走去。

    早晨陽光散落。

    宮道上,靜悄悄的,似乎連鳥叫聲也沒有。

    待走出一段路,四下沒有第三人。

    梁九功終是低聲說一句,“朝會正要結束,三貝勒突然上奏理學院內流傳蠱惑人心的書籍,昨夜引得十四阿哥與三位皇孫前往亂葬崗,必須嚴懲。”

    就一句,多的不提了。

    梁九功不說錢晉錫是否與胤祉辯論,也不說康熙的態度如何。他一臉平靜,彷彿剛剛從未開過口。

    “多謝。”

    武拂衣也不追問,神色自若,心裡卻吐出三個字——老、狐、狸。

    老狐狸說誰?

    當然是說胤禛。

    一封信,一個「三」字。

    他在不詳情時,預測到了朝會上誰會挑起變故。就是三貝勒胤祉。

    武拂衣毫無慌亂,反而躍躍欲試期待著,看一看老狐狸是否料事如神?

    早上胤禛送的那些古文片段摘抄,是否能精準預測三貝勒會引經據典用哪些例子挑起事端,而自己以此又能反懟回去呢?

    若是真的全都對上了,那必須給胤禛一個封號了——大清·禛·狐狸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