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十八 作品

第64章 第六十四章

    李氏捧著英吉利文書籍,日常誦讀文章。為了模擬抽背場景,她需要一個聽眾。

    當著侍女、嬤嬤的面前念,總不能視若無物,只好讓無知的小兒子幫著串個場。

    說起英吉利文,去年學了一年。

    原定春節搞測驗,但四爺直到正月十三才趕回府。回府晚了,測試卻沒拖延太久,在正月末搞了一場學業小考。

    李氏考英吉利文,宋氏考農學,三個孩子考的科目更多。聽說福晉明年也得下考場做佛經翻譯。

    考試結果在二月二龍抬頭那天出來。

    李氏打聽過了,她與宋氏都沒讓四爺滿意,成績平平有待精進。

    三個孩子倒是四爺的褒獎,說是之後會帶他們去京郊山林踏青賞景。

    至於她與宋氏,若是要想去寺廟上香,也能與福晉報備後帶齊侍衛就出發。

    在此之前要做一件事,府內所有人不論什麼身份都要把牛痘給種上。二月裡,輪流種,年紀最小的弘昐也不例外。

    經過一年半載的推廣,京城內幾乎無人不知牛痘能防治天花,至今接種的老弱婦孺都沒有出現不良反應。

    李氏也打消了曾經有過的顧慮,她願意去接種,也願意讓弘昐儘快種痘。

    等種了痘就能上香,只是還沒想好向佛祖祈求保佑的內容。

    是讓四爺把測驗要求減低一些,還是請求讓她的腦子更好用一些?

    但腦子再好也有讀不了的課程。

    這就要說最可憐還是武側福晉。

    得到確切消息,武氏被要求學的是拆卸自鳴鐘之類的格物數理。

    初級教程,孩子們是都要讀的。

    向弘昐把書借來瞧了瞧,那課程簡直就是天書。

    如果說努力去背誦洋文仍有學懂的可能,數理格物真像是天方夜譚,對它完全沒轍。

    有對比,有快樂。

    李氏不再抱怨四爺的教學安排了,唯恐被要求換一門課程。

    她算是輕鬆的,隔壁宋氏學農書,遲早還要下地掄鋤頭,想一想竟是同情對方起來了。

    雍郡王府內,學習氛圍正濃。

    京城中,也不逞多讓。

    待到三月春闈,天下舉人齊聚來此。

    各大書坊、筆墨紙硯鋪子都熱鬧起來,三年一次客流量高峰又來了。

    這一波熱鬧要持續兩個月。

    三月會試,成績一出,緊接著四月殿試。殿試之後,皇上會從榜上有名者中選取合適人才,授予官職與安排差事。

    今年,有一個人出名了。

    不是因為考中榜首,而是因為破格錄取。

    “陳兄,你聽說了嗎?何焯那廝……”

    “噓!高兄,這事可不興議論,何焯、王灝、蔣廷錫都是聖上欽點的進士,俱是學問優長。其實說句實話,你我也讀過何焯的文章,寫得也著實不錯。”1

    “哎!話是如此,但……”

    但文章不錯,名落孫山的學子豈止一個兩個,憑什麼何焯三人竟然兩次被優待?

    沒通過鄉試,皇上賜他們舉人頭銜。會試落榜,皇上又破例給他們進士頭銜。

    這樣豈不是壞了科舉取士的規矩?

    兩度破格讓一些舉子想不通,也讓部分朝臣想不通。

    朝臣們瞧不懂的不是康熙的破例行為,而不懂熊賜履等一眾考官怎麼想的?

    皇上特賜了三個舉人頭銜,三人一起參加今年的會試,考官們居然一個都沒給通過,這不是把康熙的臉給放在地上踩嗎!

    康熙破格賜予何焯三人進士頭銜之際,立刻調取他們的試卷,把複製版張貼在國子監之側的牆頭公示給眾人。

    幾份答卷引起舉人、貢生等讀書人圍觀,隨後議論紛紛。

    十天之後,京城內基本達成了共識,這樣的答卷不敢說進入前十名,但入榜絕對沒問題。

    那說明了皇帝不是恣意妄為按照喜惡定成績,而是何焯三人確實有真才實學,不忍他們被埋沒。

    壓力就給到了熊賜履等考官一邊。

    既然何焯三位考生有才學,也頗得皇上看中,為什麼在考官們批卷時讓他們全都落榜呢?

    這種行為豈不是與皇上對著幹?

    一些朝臣看不懂了,熊賜履等南黨一眾是覺得索額圖、明珠等不在朝中了,日子太平地想要找些事情做嗎?

    哪怕何焯與南黨裡的幾位有仇怨,那麼也不至於讓其他兩人也都落榜吧?好歹留一個,給皇上些面子。

    這下好了,主考官批出不及格,但康熙反手來一回特招取士。

    隨後的殿試是皇上閱卷,結果不言而喻,何焯三人被錄取了。何焯被安排了距離康熙很近的差事,南書房兼武英殿編修。

    酒樓內,保泰與胤禟兩個人在雅間喝茶。

    包廂裡聽不到外面的議論聲,但也能猜到這群考生湊在一起會議論些什麼。

    “要我說,還是八貝勒慧眼識人。早在何焯去年進京時,就看出了他必有作為,還與我阿瑪也提過此人的學問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