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喝闊落 作品

第一百零五章 儒釋道三教論道,佛本是儒!

    儒釋道三劍合一,才是她真正的劍道!

    要想修煉儒劍,就像她通讀佛家道家經典一樣,必須精通儒家經典。

    而開創了儒教、並且讓儒家大道顯化的李青,無疑是最好的老師。

    李青頷首道:“以德報恩,以直報怨。國師相助之恩,李青自當回報。只要李青空閒,國師隨時可以前來尋我。”

    見李青答應,大周國師眉頭舒展開來。

    道:“你儒道有唇槍舌劍之神通,作為回報,若有對劍道上的問題,亦可隨時問本座。

    此前你借本座舌劍一用,令本座大有感悟。

    道劍和釋劍皆有巨大的不同之處,不知儒劍的精髓在哪?”

    儒釋道三劍合一的威力太大了,大周國師已經迫不及待地及待地想要自行修煉出儒劍。

    李青沉吟片刻,回道:“劍是儒家的思想之一,儒家賦予讀書人的佩劍於品行。與其他武器相比較,劍被儒家視作君子。

    君子之道,學儒以養身,言談舉止和於正道。

    君子之道,在於仁和義,明仁則立身於世,明義雖千萬人吾往矣。

    君子之道,進可為官治國,退可獨善其身。

    一如劍本身,剛正不阿,寧為寸寸碎,不可繞指柔。

    出則堂堂正正一往無前,收則藏器於身伺機而動。

    這是我所理解的儒家之劍。”

    李青以品行來形容劍,將儒劍視作君子。

    讓大周國師聽了大為觸動。

    這般新奇的說法,她卻是從未聽過。

    又覺得十分有道理,似乎觸碰到了一個新的領域、新的世界。

    她鄭重地向李青施了一禮,道:“感謝不吝指教!”

    這時,一旁的金庭山掌教陸淳陽開口了。

    “小友,貧道金庭山掌教。道儒一脈相承,本是一家。小友哪日得空,可來金庭山一敘。貧道定掃榻相迎。”

    陸淳陽的師父,為還因果,曾協助佛教阻止孔聖顯化儒家大道。

    與儒家算是結下了死仇。

    他今日前來相助,是為了人道昌盛。

    只有各大教派鼎盛發展,人道才能大興,才不會受到妖族的威脅。

    如今親自邀請李青去金庭山,則是儒教大興已成必然,想要了結道教和儒教之間的因果恩怨。

    即便無法了結兩教恩怨,天下道門那麼多,也不能讓儒教把怒火單單發洩在金庭山上。

    李青有志熔百家於一爐,道家和佛家,自然也在範圍之內。

    於是輕輕點頭,道:“他日我周遊列國教化天下,定會去金庭山尋道長一敘。”

    陸淳陽心中微微一震,沒想到李青竟然有如此志向,竟然要效仿孔子周遊列國。

    不過一想到李青畢竟是讓儒家大道顯化之人,又是儒教開創者。

    效仿孔子並無不可。

    他臉上露出一個笑容,“貧道期待小友到來的那一日,告辭。”

    說罷,馮虛御風,飛身而去。

    大周國師又請教了李青幾個有關於儒道上的問題後,也飄身離去。

    李青出皇宮,回到家中之後,便開始整理腦海中有關於道教和佛教的思想。

    尤其是這個世界所沒有的佛道兩教思想。

    他必須以最充分的準備,來面臨七天之後的三教論道。

    ……

    時間一晃,七天轉瞬即逝。

    三教論道,勝者為國教。

    這道聖旨傳出去,立馬引起了佛道兩教的高度重視。

    道統傳承,信徒數量,永遠是任何教派最核心也是最重視的所在。

    自從人皇開創的黃金盛世崩塌之後,道佛崛起。

    道佛兩教無數年來,都在互相鬥爭,拼命地傳教,爭奪信徒。

    人族七國,琉璃國是徹頭徹尾的佛國。

    永國國教為道教,慶國國教為佛教。

    剩下的乾國,離國,涼國,周國,都沒有立國教。

    如今大周要立國教,哪能不讓佛門和道門動心?

    甚至佛門即便在知道李青揚言滅佛的情況下,或許三教論道當中有陷阱,依舊義無反顧的要去參加。

    一旦爭下大周國教,佛門將更勝道門一籌,佛門氣運將再上一層樓。

    而道門原本就被佛門壓了一些,也想借此機會,把局勢搬回來。

    這七天時間,大周的道佛兩教,都在緊急的物色人選,要派出最傑出的代表,去參加三教論道。

    最終,道教派出了司天監監正陸乘洵。

    而佛教則派出了大覺寺最具靈慧,被稱為“懸解圓照第一”的慧秀大師。

    三教論道,經過朝廷的有意宣傳,吸引了無數百姓的目光。

    誰都想知道,最終哪個教派能夠取勝,成為大周國教。

    論道地點青雲山,從山上到山下,已經被聞訊而來之人圍了個水洩不通。

    讀書人支持儒教。

    佛教徒支持佛教。

    信奉道教的支持道教。

    三方的支持者,全都滿懷期盼。

    青雲山上,高達數十丈的青雲閣高聳入雲。

    站在閣樓頂端,可觀雲霧繚繞之盛景,可觀涇江蜿蜒千里的壯闊,更可俯瞰整個盛京的繁華。

    李青,陸乘洵,慧秀三人,登頂青雲閣。

    於青雲閣之巔,進行三教論道。

    天符帝命人在青雲閣之巔,銘刻傳音留影之陣法。

    可將三人論道的場景,完整地展現在所有前來青雲山聽道之人眼中。

    論道時間未到,青雲山上的圍觀之人就已經開始激烈地議論了起來。

    “要開始了,三教論道,這種場面可真是少見。”

    “你們認為誰能獲勝啊?”

    “陸乘洵據說是金庭山掌教的親傳弟子,道法非常精深,恐怕他獲勝的概率很大。”

    “不錯,慧秀大師和李御史畢竟都只有二十來歲。與陸乘洵相比,太過於年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