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曜明輝 作品

第四百零七章 萬龜負山


 伏衡華湊上來,拿羽扇遮住言語,笑問:“你這位聖姑折騰五毒教,用了什麼手段?”


 伏桐君冷哼:“至少沒你手段兇,我可弄不來黑器邪寶,更不會拿金箍套人。”


 衡華不以為意:“所以,就是下毒嘍?是讓他們吃下毒蟲,還是直接拿蠱蟲逼迫?”


 伏桐君看了一眼伏衡華,沒有言語。


 雖不中,亦不遠。


 她控制五毒教的手段,的確是蠱道手段。


 “別讓老爺子察覺,”伏衡華把自己剛才的藉口給她複述一遍,“你記下,回頭跟五毒教那群教徒串供,別拆穿了。”


 玉像安頓妥當,伏衡華將那群人放進來,和馬洞仁等安排在同一會場,並暗中請託李南行、李如心照看。


 若他們亂來,直接扔出去!


 出了這個小插曲,但很快伏家繼續宴會進度。


 一群樂師踏靈雲來到半山腰,在一處高臺演奏曲樂。


 琴瑟和鳴,鐘聲古樸。


 白河子聽得神清氣爽,靈臺清明,問伏丹維:“這是何曲?”


 “是瑤軫翻閱我家古籍,找到的扶風仙宮曲目。叫《靈風吟》,是我家先人東渡後所作。”


 靈風吟?


 鍾離子涵回憶宗門記錄,色變道:“這是風仙當年立扶風仙宮時,所作的曲目之一?”


 “正是。”


 伏瑞應也在另一處會場,和眾人解釋這曲子的來歷。


 隨後,第二曲奏響。


 伏瑞應笑道:“這是《青陽迎風歌》,是當年日月府為我家先人所作仙曲。”


 當年風仙東渡而來,第一個歡迎並與扶風仙宮結交的門派,便是早已銷聲匿跡的日月府。


 接下來幾條曲目,皆是昔年扶風仙宮時代所作名曲。


 眾人順著伏瑞應的話,對這些曲目好一番誇讚。


 暗中,蕭家老祖低聲對楊家老太君、林家老祖說話。


 “這些年,伏家是真喜歡把老祖宗掛在嘴邊了。”


 “無他,爭話語權唄。”


 早一些年,伏衡華小時候,伏家對自家出身並不會詳談。許多伏家族人,都不瞭解自家祖上有仙人。


 他們不敢,也不會將扶風仙宮後人的身份掛在嘴邊。


 直到兩位元嬰宗師同年突破,伏家正式把扶風仙宮後裔的身份搬出來。不僅伏家,其他三家也開始如此。


 而且,陰、鮑、程三家正式承認伏家對扶風仙宮遺產的繼承權。


 楊老太君澹澹道:“人家至少有這份底氣,能搬出千年前,扶風仙宮慶賀立宮禮成的《大風樂》、《靈風吟》、《神風曲》。


 “作為後人,能在千年之後自豪的演奏祖上流傳的樂曲。總好過這些曲目被其他家族拿去演奏。”


 日月府為扶風仙宮所作曲目,可如今除卻伏家在宴會上提一句外,誰還記得日月府這個曾經的修真大派?


 而在場眾多修真家族,又有幾個家族能翻出祖上千年前留下的曲目?


 家族底蘊不僅僅體現在物質方面,更在文化、文明。


 伏家當年就負責看管仙宮的藏書樓。在覆洲後,他們將扶風仙宮的諸多資料帶出來。除修行典籍外,最重要的一份傳承就是這些看似無用的禮樂。


 這些東西的復甦完善,對塑造族人的精神面貌,有重要意義。


 憑什麼說我們家是扶風后人,因為我家能找到扶風仙宮當年的禮樂。


 有據可靠的,當年老祖宗來東來。各個勢力贈送我家的琴譜,我家回贈各家的禮樂文章,條條章章,我家都能拿出來。


 “我們這些千年家族雖然有圖騰庇佑,但圖騰記錄的東西,未必全面,”老太君意味深長道,“有些東西的保留與傳承,還是要靠人啊。”


 蕭家、林家沉默。


 比起傳承悠久的楊家,他們兩家就淺薄許多。兩家圖騰靈保存的,多是和修行有關的東西。這種禮樂制度,他們兩家可沒伏家這麼完善。


 幾個大家族如此,下面的修真家族更是如此。


 看到伏家演奏歌舞,無形之間窺探到伏家深厚、悠久的歷史底蘊。


 不僅僅是風仙東渡後,伏家甚至還有兩首天胥神洲傳承的琴曲。


 鍾離子涵聽到這些異域神洲的曲目,都不由露出肅然之色。


 ……


 宴會穩步進行,伏家一點點彰顯自身底蘊和地位。


 伏衡華哼著歌,悠然聽著會場上的琴曲。


 突然,向徵那邊再度傳來消息。


 五毒教眾後,卻是同為炎水修士的九陽教眾來了。


 伏衡華得到消息,立刻質問伏桐君,


 “你就跟炎水過不去了?折騰一個五毒教不夠,怎麼還去九陽教胡鬧?”


 伏桐君一臉懵逼。


 “我跟九陽教有什麼牽扯?你別瞎說。”


 伏衡華心中盤算著,看向伏邁遠。


 九陽教乃紫皇閣的外圍勢力,當初伏邁遠和九陽教的三位教主頗有些往來。


 伏邁遠遲疑道:“應該跟我無關吧?當初我過生,都不見他們來賀。如今你們的慶典,他們怎麼可能來尋我?”


 這倒是。


 紫皇閣的鐘離子涵和方東源商議後,他開口道:“既是九陽教前來拜訪,島主前輩何妨派人去問一問?”


 終究要給紫皇閣一個面子,於是伏丹維傳音向徵前去盤問。


 九陽教眾到底是正經的仙家宗門,比五毒教懂禮多了。


 他們停泊在蟠龍水區邊緣,直到向徵前來才將船隻開進來。


 “我們奉楊岱先生所託,前來為蟠龍島主第六孫,送一份生辰賀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