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柄柳葉刀 作品

第四百七十五章 寧陵的恐慌危機(求訂閱)

“但是,在沒有特別清晰和明白前行的準確道路之前,我就不知道,往哪個方向走,該回頭,往哪個方向走,到時候就回不了頭了……”

寧陵繼續說著的時候,周成的神色不斷凝重起來。

說實話,這是周成第一次認認真真,實實在在地去認識其他的同行前輩。

雖然寧陵只是一個副教授,但也掛了教授這兩個字。

寧陵的確是讓周成對教授這兩個字,大為改觀,不說所有的教授都有水平,但是至少,大部分教授,即便是副教授的認知,都是普通人難以企及的。

能力圈、認知域、能力閾值、冰山、海面。這幾個類比,既是寧陵是在向他解釋為什麼要堅持手術的原因,同時也是剖析出來了寧陵在面對自己掌握不了的病例時的一種心態。

他要進取,要進步啊。

但是要穩穩當當地進步,就得把所有的準備都做好。

比如說認知域,那肯定就是對一個病種的瞭解程度,比如說罕見病種啊,治療的前沿研究等等,做到,能夠不翻大車,至少我知道方向往哪裡走。

就這個病歷而言,寧陵知道,最大的後果就是無功而返,不會導致患者截肢等惡果!

然後是能力閾值,寧陵自己講,他自己的能力閾值就是神經切開、神經探查、神經縫合的術式,這是他最拿手的,所以他只要能夠發現問題,基本就你能夠解決。

可是,真正的能力圈,其實還是在表顯的神經損傷方面,看得到哪裡損傷了,所以就能夠一蹴而就。

這是在告訴周成,你只要指出來了哪裡損傷了,我就能解決問題,不用再擔心。

而,認知域,其實除了潛在的認知域,還有個真實認知域,也就真正診斷,包括診斷的定性以及定位。

而周成,能夠做到的就是真實認知域,知道就是那裡損傷了,指了出來,寧陵能夠做。

而寧陵在手術前,能夠做到的,就是潛在認知域,我知道,不是神經佔位性的病變,一定是在下肢的這條神經上,不會是在其他地方,我得去找一下!

寧陵說了一會兒後,道:“所以小周啊,其實我非常希望,且期待,你能夠早些把你的那個什麼等級理論、學習理論給弄出來。”

“因為如果你能夠徹底的把相應的病種、技能的級別進行劃分的話,我們可以更加一目瞭然地去揣摩自己的實力,究竟是否能夠拿捏得住相應的病種,會不會出現差池,減少我們內心的恐慌,對自己的實力有一個更加清楚和客觀的認知。”

“我老師在和我談及這件事情的時候,我就這麼想了,這不僅是對年輕醫生有重要的指導意義,也能夠對我們這樣的中年醫生,有一個更加清楚的自我認識,知道該如何去挑戰,該往哪個方向挑戰。”

“其實不怕你笑話,我現在所處的位置,才是最害怕最恐慌的。”

“上無老師可問詢,下有學生要兜底,要教學,理論儲備、技術儲備有一些,但也相對有限,不如老師那麼深厚的功力,在旁人看來,自己終將要成為扛起一面大旗的人物。“

“可心裡卻知道,自己繼承老師所學,不過四五成,差距還很大,然後,在臨床上,遇到了病種,也不知道該如何評判,不知道該不該去拼一把。”

“什麼時候選擇錯了,什麼時候選擇對了,更是忐忑無比!”

“就好比上次!”寧陵幾乎是掏心窩子地給周成講著這些。

這些壓力,周成都沒有,因為周成現在不像他這樣帶組,所以肯定沒他這樣的壓力,周成現在也不如他這樣,需要去接手老師的衣缽。

“寧教授,您已經夠優秀了。”

“如果您願意的話,我們可以私下裡,提前作一下相應的交流,因為我現在也尚且不清楚自己這個教學的等級理論,好壞對錯,所以不敢妄言去評寧教授你的學習以及技術深度。”

“可能有一些地方,還需要寧教授你後續加以完善才行。“周成話語正式地說著。

的確,周成覺得,可能自己直接把相應的標準客觀化後,可能會傷害到一些人,畢竟不同人之間的理念不一樣,如果絕對標準,那就有點傻了。

可要怎麼重新制定標準,這還真的是一個需要探討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