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仨人 作品

第六百三十四章 小問題

 
他再次輸入一部分數據,將其代入等離子體運行模型之中,很快就分析出一個意料之外的原因。

 
黃曉宇滿臉不可思議:“月球引力?竟然是月球引力?”

 
“引力?”卡爾也非常驚訝。

 
在模型的模擬分析之中,可以清晰看出磁場束縛之中的核聚變防禦過程,其噴射出來的高能中子,在月球引力的干擾下,出現了混亂。

 
這種混亂非常麻煩,因為這個混亂會導致高能中子局部分佈不均勻,從而讓一部分中子吸收層迅速劣化。

 
“要怎麼辦?”

 
“我們沒有目前高效的引力調節技術,除非去外太空測試。”

 
“外太空其實也沒有辦法完全避開引力的干擾。”

 
一眾研究員陷入了苦思冥想之中。

 
現在擺在他們面前的路,其實只有兩個。

 
一個是採用更厚的鋰碳納米層。

 
另一個,則是調整磁場,讓核反應更加均勻,從而讓噴射出來的中子更加平均。

 
增加鋰碳納米層的厚度,看起來沒有什麼,但是其實是非常麻煩的。

 
因為卡爾團隊在設計這個方案的時候,考慮到了核聚變反應過程中產生鋰碳數量,結合鋰碳納米層的使用壽命。

 
70天左右是一個最佳的數值,剛好核聚變反應過程中,新生的鋰碳元素剛好足夠彌補鋰碳納米層的元素。

 
倒不是鋰碳納米層之中的鋰碳元素消失了,而是這些元素有很大一部被轉變成為了放射性同位素。

 
放射性同位素的鋰碳是不能作為中子吸收層材料的。

 
因此現在最好的方案,其實是調整束縛磁場和加速尾場,讓其可以讓核聚變反應更加均勻,這才是治本的方案。

 
不然到了跨行星系的星際航行,這個問題會因為資源貴乏的環境,被迅速放大。

 
只是調整磁場束縛模型和尾場加速模型,需要因地制宜,因為宇宙之中,各個點的引力都是存在細微差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