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皇宋萬稅

    武大原以為自己少年時的經歷夠苦了。

    但他生活在城裡,父母不光留下了一幢小房子,還給他留了做炊餅的傢什和技藝。

    比起種田,賣炊餅似乎也沒那麼辛苦。

    武大以為,主要還是大宋的雜稅太多。

    而且多半在農民頭上。

    大宋和唐朝一樣,實行租庸兩稅。

    原本是土地稅加丁口稅都徵齊了。

    但還要額外徵身丁稅錢。

    還有加徵的田畝稅。

    這還是正賦。

    徵實物糧食,還要收農民的折支錢。

    折支的過程,加重了農民負擔。

    當時的官員說:“本朝兩稅之重,七倍於唐。”

    還有糧食運輸管理的消耗稅,叫“省耗”。

    還有“雀鼠稅”。

    “腳錢”。

    “頭子錢”。

    這是官吏收稅的手續費。

    “牛革筋角稅”。

    “進契稅”。

    “義倉稅”。

    “和買絹與折帛錢”。

    “經總制錢”。

    “月樁錢”。

    “板帳錢”。

    “渡支錢”。

    “屠宰稅錢”。

    還有鹽,茶,酒,雖然官營,一樣收鹽茶稅錢。

    還有養牛養死了要給枯骨錢。

    武大今天買房,交的稅叫“鈔旁貼錢”,凡民間需用官府契紙的一律要交。

    林林總總的稅賦,光是正經名義的正賦雜稅就有幾十種。

    怪不得到北宋末到南宋,財賦收入持續上漲增收。

    而農民起義也是此起彼伏,接連不停。

    武大原本的好心情,略有些敗壞。

    看著眼前對自己戰戰兢兢的農民,惟恐被奪佃後失了生活來源。

    但他們的收成,除了交佃外,還要拿出一半甚至更多來交稅。

    真的就是勉強餬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