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率以正 作品

第一百零五章 何苦來哉

    說一個時辰就是一個時辰,不多也不少。

    常言喚醒了熟睡中的張拯和李承乾。

    張拯再次把頭埋進溪水中清醒了一下。

    起身欲翻身上馬時,卻只覺得頭暈目眩,忍不住腳下一個趔趄。

    信任親衛頭子大毛眼疾手快,抓住張拯的手將他一把提上了馬背。

    張拯朝他露出一個感激的笑容。

    然後適應了一下,策馬跟在了李承乾身後。

    其實這三天以來,對於張拯和李承乾來說,最難的事情不是騎馬。

    而是夜間趕路,高度緊繃下的精神狀態。

    本身為了隱藏行蹤,走的就是小路。

    小路又不好走,稍不注意遇到一個坑蕩,很容易折斷馬腿,然後被後面難以減緩速度的騎兵將士踩踏而死。

    幸好,這一群人,包括十三歲的李承乾在內,騎術都很高超。

    也幸好,由汾河沖積形成的大片平原,地勢比較平坦。

    所以一群人才能有驚無險的順利看見平遙的界碑。

    當然,大唐人尚武成風,便是文人,弓馬嫻熟也只是基礎。

    所以,這三天的急行軍,對於張拯和李承乾來說,也算是一種鍛鍊。

    進了平遙縣境內,眾人就放緩了馬速,雖然依舊是在跑的,卻也不像前三天那樣絲毫不愛惜馬力的狂奔了。

    下午時分,眾人已經遠遠的看見了平遙縣城的城牆了。

    平遙是一座古城,而晉地,自古以來便是中原的腹心之隅,歷經的戰亂數不勝數。

    是以,平遙的城牆也修建得頗為高大氣派,上面充滿了各種戰爭過後遺留下來的痕跡。

    當然,高大氣派也是相對其他縣城來說,要是拿長安洛陽來比,那肯定是沒法比的。

    李承乾和張拯都沒有進城的想法,平遙折衝府的駐地,是在平遙縣城以北,三十里處的平遙教場。

    理論上來說,張拯和李承乾從南方而來,自平遙縣城南門進,北門出,是去到平遙教場最近的距離。

    但李承乾還是下令,不得驚擾百姓,繞過平遙縣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