庹政 作品

第848章 三十七福地

“當然有必要。”王道士從容解釋,“這裡雖然有古寺,但是沉入湖底,靈氣雖然不曾中斷,但要重燃香火,需要九天十地的神佛加持,我求一處便結一處善緣,將來這裡寺廟建成,那就不是獨居一隅,而廣接十方。”

“恭祝師父。”

葉三省鼓掌。

剛才楊和尚才修廟,其實不對。佛道的宗教場所現在都叫廟,這是通俗但不一定正確的說法,道教的建築系統裡,在古代根椐功能、等級,大致分為“宮、廟、祠、庵”,超過等級建造在古代是僭越,會受到處罰。

宮的等級最高,是按照帝王住所的規範、為帝君所修建的,一般是九五格局,方便帝君管理、視察人間,省城就有全國聞名的青羊宮。

觀是修在城市郊區的宗教場所,有著出紅塵而“觀”世間的涵義,以道士居住、修行為主要功能,香火併不像宮那樣為主。觀一般修在常人不怎麼去的地方,不與俗人爭地,古時候都會有廟產,道士們並不愁吃喝,現在則要自謀收入。

廟專一供奉、祭祀一個神,以祭祀、功德、香火活動為主要功能,比如藥王廟、財神廟、火神廟,城隍廟,更多的則是祭祀亡故的忠臣義士,比如岳飛的嶽王廟,關公的武廟。和廟差不多同級的是祠,比如省城就有諸葛亮的武侯祠。還有一種祠叫生祠,一般是為活人所修建的,通常為了表達感激,比如明朝的魏忠賢就有生祠。

庵和堂最小,這兩者的產權屬於個人,是私人的修行場所,古時候經常有一些有錢、有閒、有信仰的人,自己修這樣一小院子修行,就自己起名某某庵、某某堂,庵堂通常不對外開放、不接待香客。《紅樓夢》裡面,大觀園裡面就有個櫳翠庵,妙玉就在裡面修行,比如現在,曾堂主也在臨江古鎮創了一個四空堂。

庵和堂也常被佛教借用,比如現在西南佛法傳承,基本都是雙桂堂一脈,當年破山海明入蜀,也是先從小小的禪院開始,所以取名雙桂堂。而現在只要有了合法手續,有錢就隨便修,使得很多宗教場所難以區分,王道士先確定是寺,可能還是想到木棉袈裟是佛門至定,將來有一天能夠找到,自然還是迎入寺裡存放才合適。

不過葉三省以前聽王道士說過修廟得五有:有道。有德,有法,有術,有人。暫時拋開前面四有比較玄虛,後面倒是一項硬性條件,至少得有一名受過篆的道士,由這名道士來申請,王道士是野狐禪,他得先在道家的“體制內”找一位願意承頭幫他這個忙併且聽他調度的正規道士。